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普州三亭·东溪亭 文同 〔宋代〕 短彴逶迤渡,高檐夭矫沉。 波光环堵净,日色彩梁深。 萍荇翻金鲫,兰苕超翠禽。 主人公事简,时此照清襟。
白话文翻译: 小桥弯弯曲曲地横跨,高耸的屋檐仿佛沉静地伸展。 水波的光芒环绕四周,显得清澈,阳光的颜色映照在深邃的梁上。 浮萍和水草间,金色的鲫鱼翻腾,兰花和苕草上,翠绿的鸟儿飞翔。 主人公务简单,常常在这里照看自己的清心。
注释:
- 短彴(zhú):小桥。
- 逶迤(wēi yí):弯曲绵延的样子。
- 夭矫(yāo jiǎo):形容物体弯曲而有弹性。
- 环堵:四周的墙壁。
- 彩梁:彩绘的梁柱。
- 萍荇(xìng):水生植物,浮萍和荇菜。
- 兰苕(tiáo):兰花和苕草。
- 清襟:清心,指心境清净。
诗词背景: 文同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普州三亭·东溪亭》描绘了东溪亭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溪亭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短彴逶迤渡,高檐夭矫沉”描绘了亭子的位置和建筑特色,而“波光环堵净,日色彩梁深”则进一步以光影的变化来渲染环境的宁静与深邃。后两句“萍荇翻金鲫,兰苕超翠禽”生动地描绘了水中的生物和空中的飞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主人公事简,时此照清襟”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静心境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短彴”和“逶迤”描绘了小桥的形态,而“高檐”和“夭矫”则形容了亭子的建筑特色。
- 第二句以“波光”和“日色”来渲染环境的宁静与美丽,通过“环堵净”和“彩梁深”来强调环境的清幽和建筑的精致。
- 第三句和第四句通过具体的自然元素,如“萍荇”、“金鲫”、“兰苕”和“翠禽”,来增添诗中的生动感和活力。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静心境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短彴”和“高檐”:描绘了亭子的位置和建筑特色。
- “波光”和“日色”: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
- “萍荇”、“金鲫”、“兰苕”和“翠禽”: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感和活力。
互动学习:
-
诗中“短彴逶迤渡”中的“短彴”指的是什么? A. 小桥 B. 小船 C. 小路 D. 小屋 答案:A
-
诗中“波光环堵净”中的“环堵”指的是什么? A. 环绕的墙壁 B. 环绕的水波 C. 环绕的山峦 D. 环绕的树木 答案:A
-
诗中“主人公事简”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忙的生活 B. 简单的生活 C. 奢华的生活 D. 复杂的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普州三亭·东溪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维诗选》:可以对比阅读,了解不同诗人的自然诗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