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溪独游 文同 〔宋代〕
溪水碧溶溶,纡余短彴通。 小滩晴霭外,独鹤夕阳中。 倚杖对清濑,披襟当好风。 几时归住此,长下钓鱼筒。
白话文翻译:
溪水碧绿而宽广,曲折的小桥通向远方。 小滩在晴朗的雾霭之外,一只孤独的鹤在夕阳中。 倚着拐杖面对清澈的急流,敞开衣襟迎着美好的风。 何时能归隐住在这里,长久地垂钓于溪边。
注释:
- 碧溶溶:形容溪水碧绿而宽广。
- 纡余:曲折。
- 短彴:小桥。
- 晴霭:晴朗的雾霭。
- 清濑:清澈的急流。
- 披襟:敞开衣襟。
- 钓鱼筒:指垂钓的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隐逸之情。此诗描绘了作者独自游览溪边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文同晚年,当时他可能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纷争,向往自然和隐居生活。诗中通过对溪水、小滩、独鹤等意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独自游览溪边的景象。首句“溪水碧溶溶”即展现了溪水的宽广与碧绿,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次句“纡余短彴通”则通过小桥的曲折,暗示了溪流的蜿蜒与作者的孤独。后两句通过对独鹤、清濑、好风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寂与宁静。最后两句“几时归住此,长下钓鱼筒”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久地垂钓,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水碧溶溶”:描绘溪水的颜色和状态,碧绿而宽广。
- “纡余短彴通”:通过小桥的曲折,暗示溪流的蜿蜒与作者的孤独。
- “小滩晴霭外”:小滩在晴朗的雾霭之外,增添了一丝朦胧美。
- “独鹤夕阳中”:独鹤在夕阳中,强化了诗中的孤寂感。
- “倚杖对清濑”:倚着拐杖面对清澈的急流,表达了作者的宁静与从容。
- “披襟当好风”:敞开衣襟迎着美好的风,展现了作者的豁达与自在。
- “几时归住此”: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长下钓鱼筒”: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久地垂钓,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溪水碧溶溶”中的“碧溶溶”比喻溪水的宽广与碧绿。
- 拟人:如“独鹤夕阳中”中的“独鹤”拟人化,增添了孤寂感。
- 对仗:如“倚杖对清濑,披襟当好风”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溪水、小滩、独鹤等意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官场纷争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碧溶溶,宽广而碧绿。
- 小桥:纡余短彴,曲折而通向远方。
- 小滩:晴霭外,晴朗的雾霭之外。
- 独鹤:夕阳中,孤独而高洁。
- 清濑:清澈的急流,宁静而从容。
- 好风:披襟当好风,豁达而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溪水碧溶溶”形容的是: A. 溪水的颜色 B. 溪水的状态 C. 溪水的宽广 D. 溪水的清澈 答案:C
-
诗中“独鹤夕阳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A
-
诗中“几时归住此”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归隐 B. 旅行 C. 做官 D. 读书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作者独自游览江边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前溪独游》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加强调孤独与宁静,而王维的诗则更加强调自然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