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6:3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騄駬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四蹄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箸斜。
堕月兔毛乾觳,失云龙骨瘦牙槎。
平原好放无人放,嘶向秋风苜蓿花。
白话文翻译
那匹骏马何时离开了渥洼,病后它的颜色如同半泥沙。
四蹄不再凿金砧裂,双眼懒洋洋地斜开如玉箸。
堕月的兔毛干瘪,失云的龙骨瘦削如牙槎。
平原上适合放牧却无人放牧,它在秋风中对着苜蓿花嘶鸣。
注释
- 騄駬:古代骏马名。
- 渥洼:传说中的神马产地。
- 金砧裂:形容马蹄坚实有力。
- 玉箸斜:形容眼睛斜开的样子。
- 堕月兔毛:比喻马毛干枯。
- 失云龙骨:比喻马骨瘦削。
- 苜蓿花:一种植物,常用于马的饲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唐,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咏史、咏物为主,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唐为郑校书、章三、吴十五三位先辈所作的五首诗中的第一首。诗中通过描写一匹病马的形象,隐喻了英雄末路的悲哀,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匹病马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深刻感慨。诗中“騄駬何年别渥洼”一句,既表达了对昔日骏马的怀念,也暗含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追忆。“病来颜色半泥沙”则进一步以病马的形象,象征了英雄的衰落和时代的变迁。后几句通过对马的眼睛、毛发、骨骼的描写,更加生动地展现了病马的凄凉形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悲哀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騄駬何年别渥洼:开篇即提出疑问,暗示了骏马的离去和辉煌时代的结束。
- 病来颜色半泥沙:以病马的颜色比喻英雄的衰落,形象生动。
- 四蹄不凿金砧裂:形容马蹄不再坚实有力,暗喻英雄力量的衰退。
- 双眼慵开玉箸斜:以马眼的慵懒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病马的凄凉。
- 堕月兔毛乾觳:用堕月的兔毛比喻马毛的干枯,增强了形象的凄凉感。
- 失云龙骨瘦牙槎:以失云的龙骨比喻马骨的瘦削,形象生动。
- 平原好放无人放: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 嘶向秋风苜蓿花:以马的嘶鸣结束,增强了全诗的悲凉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病来颜色半泥沙”、“堕月兔毛乾觳”等,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双眼慵开玉箸斜”,赋予马以人的情感和状态。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病马的描写,隐喻了英雄末路的悲哀,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騄駬: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和力量。
- 渥洼:象征着神马的产地,代表着过去的辉煌。
- 泥沙:象征着衰败和凄凉。
- 金砧裂:象征着坚实和力量。
- 玉箸斜:象征着慵懒和凄凉。
- 堕月兔毛:象征着干枯和衰败。
- 失云龙骨:象征着瘦削和凄凉。
- 苜蓿花:象征着平凡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騄駬”指的是什么? A. 古代骏马名 B. 古代神马产地 C. 古代兵器 D. 古代地名
-
“病来颜色半泥沙”中的“泥沙”象征着什么? A. 衰败 B. 辉煌 C. 力量 D. 平凡
-
诗中的“双眼慵开玉箸斜”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瘦马行》:同样通过描写瘦马,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通过豪放的诗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曹唐的《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与杜甫的《瘦马行》都通过描写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但曹唐的诗更加注重形象的生动性和比喻的运用,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曹唐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曹唐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