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

时间: 2025-02-04 16:15:35

受福元无一羽轻,岂如造物假余生。

抱痾不死跻高寿,遇乱能全见太平。

投渚断鸿常自闵,营巢倦鹊固难成。

乘除亦有堪惭处,记诵文辞误得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嘲
——陆游

受福元无一羽轻,岂如造物假余生。
抱痾不死跻高寿,遇乱能全见太平。
投渚断鸿常自闵,营巢倦鹊固难成。
乘除亦有堪惭处,记诵文辞误得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与反思。虽然我所受的恩惠没有任何轻松的享受,难道不比自然的造化,假借我的生命来存在更为重要吗?尽管我身患疾病却活得长寿,经历动乱仍能见到太平。即使在水边投影的鸿雁常常让我感到惋惜,倦鸟的巢穴也未必能够安成。即便是算术中也有令人羞愧的地方,回忆起那些文辞的记忆,反而让我得了虚名。

注释:

  • 受福元:所受的恩惠。
  • 羽轻:比喻轻松愉快的生活。
  • 造物:自然的造化。
  • 抱痾不死:身患重病却仍然活着。
  • 跻高寿:长寿。
  • 投渚断鸿:在水边看到断翅的鸿雁。
  • 营巢倦鹊:形容麻雀在疲惫中难以安巢。
  • 乘除:算术中的加减乘除。
  • 堪惭处:令人感到羞愧的地方。
  • 记诵文辞:指记忆与吟诵的诗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爱国情怀和个人命运的悲剧,风格直白而深刻。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困境。

创作背景:

《自嘲》创作于陆游的晚年,此时他已年迈,生活多有困苦,身体也常感不适。诗中表现出他对自己处境的自嘲与反思,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自嘲》展现了陆游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无奈感受。全诗语言朴素,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虽然没有轻松的享受,但却比起随意的造化来得更为珍贵;而后两句则反映了他对长寿和经历乱世的感慨,似乎在说即使经历了许多磨难,仍能见到太平,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与此同时,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投渚断鸿”和“营巢倦鹊”,分别象征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对生活艰辛的体察。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自嘲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受福元无一羽轻:意为生活中所受的恩惠并没有轻松的成分。
  2. 岂如造物假余生:比起自然的造化,生命的存在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3. 抱痾不死跻高寿:虽然身患疾病,却依然活得很长久。
  4. 遇乱能全见太平:经历了动乱,依然能够见证国家的安定。
  5. 投渚断鸿常自闵:看到受伤的鸿雁,心中常常感到惋惜。
  6. 营巢倦鹊固难成:即使是疲惫的鸟儿,也难以巢安。
  7. 乘除亦有堪惭处:即使在算术的计算中,也有令人羞愧的地方。
  8. 记诵文辞误得名:追忆那些过去的文辞,却让我得了虚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如“受福元无一羽轻”与“岂如造物假余生”。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抱痾不死”。
  • 拟人:用“倦鹊”来形象化表达无奈的境遇。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有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反映出一种客观而又深邃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自由与美好的向往,同时暗示身世的悲凉。
  • :象征安定与归属,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 高寿:代表长寿的同时,也隐含着病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受福元无一羽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生活轻松愉快
    B. 生活充满艰辛
    C. 对生活毫无感触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倦鹊”象征了什么? A. 安宁
    B. 疲惫与无奈
    C. 美好生活
    答案: B

  3. “抱痾不死跻高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长寿的满足
    B. 对生命的珍惜
    C. 对疾病的无奈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陆游的《自嘲》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陆游更偏向于自嘲与反思,而杜甫则是对亲情的深切思念。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思考,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