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清明后四日离湖上,宿嘉禾旅舍》

时间: 2025-01-26 01:54:23

三宿湖滨未避嚣。

软波轻送木兰桡。

梦回西子太妖娆。

客馆孤衾寒恻恻,败窗疏雨夜迢迢。

不成小别也魂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清明后四日离湖上,宿嘉禾旅舍
三宿湖滨未避嚣。
软波轻送木兰桡。
梦回西子太妖娆。
客馆孤衾寒恻恻,
败窗疏雨夜迢迢。
不成小别也魂销。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住了三天,未能避开喧嚣。
柔和的波浪轻轻送来木兰船。
梦中回到西湖,那个美丽的女子实在妖娆。
旅馆里孤单的被褥,寒意萦绕着我心。
窗外雨水稀疏,夜晚漫长而遥远。
分别虽小,却使我魂魄都在萦绕。

注释:

  • 三宿:指在湖边住了三天。
  • 未避嚣:没有逃避喧嚣,指环境嘈杂。
  • 软波:柔和的波浪。
  • 木兰桡:指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桨,象征江南水乡的轻巧。
  • 梦回西子:西子指西湖,梦中回想起那里的美景。
  • 妖娆:美丽而迷人。
  • 客馆孤衾:旅馆的被褥,感到孤单。
  • 寒恻恻:形容寒冷而凄凉。
  • 败窗疏雨:破旧的窗户,外面下着稀疏的雨。
  • 夜迢迢:形容夜晚漫长而遥远。
  • 魂销:魂魄似乎都在流失,形容思念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7-1956),字子华,号白石,湖南人,近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及教育家。他的诗风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尤其擅长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明前后,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离开湖泊,寄宿在嘉禾旅舍,表达了对景色的眷恋和心理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清明时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湖滨的依恋和内心的孤独感。首先,诗中通过“未避嚣”展示了喧闹的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他对自然的向往与逃避现实的无奈。其次,诗人通过“梦回西子”引入西湖美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往昔的追忆,西子这一形象不仅是对美的向往,也是对失去的感慨。接着,旅馆的孤寂和寒冷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心情,尤其是“客馆孤衾寒恻恻”的描写,传达了夜晚的凄凉和思恋的苦楚。最后一句“不成小别也魂销”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令心中难以释怀,意象深邃,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宿湖滨未避嚣:在湖边住了三天,却无法避开周围的喧嚣,表现出环境与内心的冲突。
  2. 软波轻送木兰桡:柔软的波浪轻轻地送走木兰船,描绘出宁静美好的湖景。
  3. 梦回西子太妖娆:梦中回到西湖,那里美丽的女子太迷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客馆孤衾寒恻恻:旅馆里的被褥孤单而寒冷,映射出诗人的孤独感。
  5. 败窗疏雨夜迢迢:破旧的窗户外稀疏的雨水,漫长的夜晚增添了诗人的惆怅。
  6. 不成小别也魂销:小小的离别却使得思念的苦楚无比深重,情感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软波轻送”,将波浪比喻为送行的使者。
  • 拟人:如“轻送”,让波浪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客馆孤衾寒恻恻,败窗疏雨夜迢迢”,两句结构相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湖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内心孤独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滨:象征宁静与美好,代表了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西子:象征美丽的女子,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忆。
  • 孤衾:象征孤独,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思念。
  • 疏雨:象征凄凉,增强了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住在湖边多少天?
    A. 一宿
    B. 二宿
    C. 三宿
    D. 四宿

  2. “梦回西子”中的“西子”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安
    B. 西湖
    C. 西山
    D. 西园

  3. 诗中描写的雨是怎样的?
    A. 大雨
    B. 细雨
    C. 疏雨
    D. 雪雨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也表达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尤其是“常记溪亭日暮”的意象,展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与龙榆生的《浣溪沙》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龙榆生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