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

时间: 2025-01-11 05:40:56

点检尊前花柳丛。

於中偏占牡丹风。

等闲言语惯迎逢。

扇影不摇珠的皪,钗梁斜亸玉玲珑。

梦魂长向楚江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
作者:陈三聘 〔宋代〕

点检尊前花柳丛。
於中偏占牡丹风。
等闲言语惯迎逢。
扇影不摇珠的皪,
钗梁斜亸玉玲珑。
梦魂长向楚江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后的宴会场景,诗人在酒席上细致观察周围的花柳,尤其是其中的牡丹花,暗示了宴会的热闹与欢愉。虽然平时的交谈中总是轻松迎合,但心中却不由得思念那遥远的楚江。扇子的影子轻轻摇动着,似乎在描绘着那美丽的珠帘,头上的钗子斜挂着,显得格外精致。最终,诗人将思绪寄托于梦境中,向着楚江的方向飘去。

注释

  • 点检:仔细查看。
  • 尊前:指酒席的前面。
  • 花柳丛:指美丽的花草和柳树。
  • 牡丹风:牡丹花的风采。
  • 等闲:随便、随意。
  • 扇影:扇子的影子。
  • 珠的皪:珠帘的光泽。
  • 钗梁:头上的钗子。
  • 玉玲珑:形容精致美丽。
  • 梦魂:梦中的思绪。

典故解析

楚江:指楚地的江河,象征着遥远的思念和归属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水流来比喻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三聘,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风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宵节后的宴会上,体现了节日的欢庆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楚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交文化和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繁华而又富有层次的宴会场景。诗人在花柳之间,尤其是牡丹的身影中,感受到一种春日的生机与热闹。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象征着高贵与美丽,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诗中的“扇影不摇珠的皪,钗梁斜亸玉玲珑”通过细腻的描写,突显了女性的优雅与美丽,展现了宴会中交际的轻松与欢快。

然而,诗人在繁华之中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梦魂长向楚江东,似乎在表达对故乡或逝去时光的思念。这种对比使诗歌在欢愉的氛围中增添了几分深邃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生活的气息,又有诗人内心的独白。通过这首诗,陈三聘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点检尊前花柳丛”:细致地观察酒席前的花草,营造出宴会的氛围。
    • “於中偏占牡丹风”:在众多花卉中,牡丹显得特别突出,象征着高贵与美丽。
    • “等闲言语惯迎逢”:虽然平常的交谈很随意,但内心的情感却不容忽视。
    • “扇影不摇珠的皪”:扇子的影子轻轻摇动,映衬出珠帘的华丽。
    • “钗梁斜亸玉玲珑”:头上的钗子斜挂,显得精致,反映了宴会中女性的美丽。
    • “梦魂长向楚江东”:思念之情随着梦境飘向遥远的楚江,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宴会的热闹比作花柳的繁盛,生动形象。
    • 对仗:如“扇影不摇珠的皪,钗梁斜亸玉玲珑”,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热闹的社交场景中,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故乡思念的交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 花柳丛:象征着美丽的自然与生活的繁华。
  • 牡丹:象征高贵、富贵,突出了盛宴的华丽。
  • 扇影:代表着轻盈与优雅,同时也暗示着女性的美丽。
  • 梦魂:象征着思念与追忆,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点检尊前花柳丛”中的“点检”是什么意思?
    A. 观察
    B. 品尝
    C. 讨论

  2. 牡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平凡
    B. 高贵
    C. 朴素

  3. 诗中提到的“梦魂长向楚江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陈三聘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女性的柔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陈三聘则在欢乐中夹杂着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陈三聘相关的文学研究文章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