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忆西湖)》

时间: 2025-01-08 08:23:04

却忆西湖烂漫游。

水涵山影翠光浮。

轻舟短棹不惊鸥。

带露精神花妩媚,依风情态柳温柔。

莺歌燕语巧相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却忆西湖烂漫游。
水涵山影翠光浮。
轻舟短棹不惊鸥。
带露精神花妩媚,
依风情态柳温柔。
莺歌燕语巧相留。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在西湖上那悠闲的游玩。
湖水映照着山影,绿光摇曳。
轻舟划动,短棹轻轻一划,连海鸥都未被惊动。
花儿带着露珠,神态妩媚,
柳树在风中轻摇,温柔可人。
黄莺和燕子的歌声巧妙地将我留住。

注释:

字词注释:

  • :反而,表示回忆的转折。
  • 烂漫:形容花草繁盛美丽的样子。
  • 轻舟短棹:指轻快的小船和简短的桨。
  • 带露精神:花朵上沾着露珠,显得生机勃勃。
  • 依风情态:在风中摇曳的姿态。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诗篇。
  • 鸥、莺、燕:这些都是象征春天和生机的鸟类,代表了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淳,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因其诗词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览西湖之后,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发的春天,寄托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忆西湖)》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诗的开头“却忆西湖烂漫游”,便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回到那段悠闲的时光。接下来的“水涵山影翠光浮”则利用了水的反射特性,展现出湖水与山影交融的美丽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感觉。

在“轻舟短棹不惊鸥”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舟轻轻划过水面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轻松与自在的心境。后面几句“带露精神花妩媚,依风情态柳温柔”则通过描写花朵和柳树,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自然界的柔美与温情。

最后一句“莺歌燕语巧相留”则用鸟语花香,巧妙地将美好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结合起来,显示了自然之美对人心灵的吸引与留恋。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是一首典型的咏景抒情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却忆西湖烂漫游:回忆起在西湖上游玩时的美好时光。
  2. 水涵山影翠光浮:湖水映照着青山的影子,翠绿的光泽在水面上浮动。
  3. 轻舟短棹不惊鸥:轻巧的小船划过,短桨轻轻划动,连海鸥都没有被惊动。
  4. 带露精神花妩媚:花朵上沾着露珠,愈发显得妩媚动人。
  5. 依风情态柳温柔: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柔美的姿态。
  6. 莺歌燕语巧相留:黄莺和燕子的歌声巧妙地吸引着人停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涵山影”比喻湖水与山影的和谐。
  • 拟人:花朵和柳树被赋予了灵性,表现出温柔与妩媚。
  • 对仗:诗中多次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 :代表生命与流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展现生命的活力。
  • :代表柔美与温情,体现自然的柔和姿态。
  • 莺燕: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增添了诗的活泼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轻舟短棹不惊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船只快速划过
    B. 船只轻轻划动,不惊扰周围的鸟
    C. 船只停留不动

  3. 诗中提到的“带露精神花妩媚”中的“精神”指的是? A. 魂魄
    B. 活力
    C. 精神状态

答案

  1. B. 宋代
  2. B. 船只轻轻划动,不惊扰周围的鸟
  3. B. 活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林淳的《浣溪沙(忆西湖)》都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但苏轼更注重天候变化对景色的影响,而林淳则更专注于静谧的湖面与生动的自然。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山水田园诗研究》

这是一份完整的诗词解析,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浣溪沙(忆西湖)》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