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近拍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14:47

飞花如趁燕子。

直度帘栊里。

帐掩香云暖,金笼鹦鹉惊起。

凝恨慵梳洗。

妆台畔,蘸粉纤纤指。

宝钗坠。

才醒又困,厌厌中酒滋味。

墙头柳暗,过尽一年春事。

罨画高楼怕独倚。

千里。

孤舟何处烟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花如趁燕子。直度帘栊里。帐掩香云暖,金笼鹦鹉惊起。凝恨慵梳洗。妆台畔,蘸粉纤纤指。宝钗坠。才醒又困,厌厌中酒滋味。墙头柳暗,过尽一年春事。罨画高楼怕独倚。千里。孤舟何处烟水。

白话文翻译:

飞舞的花瓣如同燕子一样轻盈,穿过帘子直入室内。帐子遮掩着温暖的香气,金笼里的鹦鹉被惊动了。心中满是怨恨,懒得梳洗。妆台旁,纤纤素指沾着粉色。耳环坠落,刚刚醒来又感到困倦,厌倦了酒的滋味。墙头的柳树在阴暗处,转眼一年春光已逝。高楼画廊,独自倚靠让人感到害怕。千里之外,孤舟漂浮在烟水之间,去往何处?

注释:

  • :追随,跟随。
  • 帘栊:窗帘,窗户。
  • 帐掩香云暖:帐子遮掩着温暖的香气。
  • 凝恨:心中积累的怨恨。
  • 妆台:化妆的台子。
  • 宝钗:耳环,一种装饰。
  • 罨画:画有花纹的;形容华美的楼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陆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深沉、忧国忧民为特点,尤其擅长写诗。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兴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隔浦莲近拍》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和内忧外患,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飞花如趁燕子”引人入胜,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但紧接着却是“帐掩香云暖”,一层温暖的遮掩下,隐藏的是心中无法言说的怨恨。诗人通过“凝恨慵梳洗”表现出一种懒散的心态,似乎对生活的琐事失去了兴趣。

中间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妆容的细致,然而在“才醒又困”的短暂宁静中,再次流露出诗人的无奈。此时,墙头的柳树已显得阴暗,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匆匆而过。

结尾的“千里孤舟何处烟水”则将诗歌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也突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浓厚的情感,既有对美的眷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陆游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花如趁燕子:用花瓣比喻春天的轻盈和活力。
  2. 直度帘栊里:描绘春天的气息直接进入室内。
  3. 帐掩香云暖:帐子遮住了温暖的香气,暗示内心的隐秘。
  4. 凝恨慵梳洗:心中怨恨积累,对生活的懒散态度。
  5. 妆台畔,蘸粉纤纤指:细腻的描绘出女性的妆容。
  6. 宝钗坠:耳环坠落,象征着生活的无常。
  7. 墙头柳暗:墙头的柳树暗淡,暗示时间的流逝。
  8. 千里孤舟何处烟水:孤舟在烟水中徘徊,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花如趁燕子”,将花与燕子相提并论,表现春天的轻盈。
  • 拟人:如“帐掩香云暖”,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
  • 对仗:如“凝恨慵梳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在国家动荡、个人孤独中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帐子:象征着内心的隐秘与温暖。
  • 墙头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孤舟:象征着孤独和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花如趁燕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春天的生机
    • D. 忧伤
  2. “墙头柳暗”暗示了什么?

    • A. 春光明媚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活的美好
    • D. 诗人的快乐
  3. 诗人对于酒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喜欢
    • B. 厌倦
    • C. 无所谓
    • D. 依赖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陆游的《隔浦莲近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然而陆游更多地融入了历史背景与忧国情怀,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