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8:38: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一
作者: 吴藻 〔清代〕
半壁江山,浑不是莺花故业。
难回首萧条野寺,凄凉落月。
乡国烽烟何处认,桥亭卜卦谁人识。
记孤城只手挽银河,心如铁。
才赋罢,无家别。
早殉此,馀生节。
尽年年茶阪,杜鹃啼血。
三尺焦桐遗古调,一杯黄士埋忠穴。
想哀弦泉底瘦蛟蟠,苔花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即使我拥有一半的江山,但这并不是莺花的故业(指富饶的家乡)。我难以回首那萧条的野寺,凄凉的落月映照着我。我的故乡如今烽烟四起,我在桥亭占卜,谁能理解这一切?我记得孤城,我孤身一人挽起银河,心如铁石。刚刚写完诗,已是无家可归。早已殉情于此,余生如同节日般孤寂。年复一年,茶阪上杜鹃啼血。三尺的焦桐留下古老的调子,一杯黄士埋葬了忠诚的冤屈。想起在弦泉底部的瘦蛟游弋,苔花在炙热的阳光下愈发鲜明。
注释:
- 半壁江山:指一半的国家或领土。
- 莺花故业:指富饶的故乡,莺花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 萧条野寺:形容寺庙的荒凉和凄凉。
- 烽烟:指战争或动乱的迹象。
- 卜卦:占卜,用于预测未来。
- 孤城:指孤立的城池,象征孤独和无助。
- 黄士:指黄士(黄忠)的忠诚,寓意忠贞不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字景宣,号雪渔,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诗歌以豪放悲壮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个人命运的悲哀。
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清代动荡时期,正值国家衰落,吴藻所处时代的社会动乱和个人遭遇的困境,使得他在诗中强烈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苦。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一》是吴藻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充满了忧愁和对故国的怀念。开篇即以“半壁江山”引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表明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热爱与思念。接下来的“难回首萧条野寺,凄凉落月”则用景抒情,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孤独。诗中用“乡国烽烟何处认”表达了对故乡战乱的无奈,而“桥亭卜卦谁人识”则是对未来命运的迷茫。整首诗通过对孤城、古调、杜鹃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奈,情感深沉而真实。吴藻在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成功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壁江山,浑不是莺花故业:我拥有的江山并不是美丽富饶的故乡。
- 难回首萧条野寺,凄凉落月:我难以回想起荒凉的寺庙,凄凉的月光映照着我。
- 乡国烽烟何处认,桥亭卜卦谁人识:我的故乡烽烟四起,我在桥亭占卜,谁能理解这一切?
- 记孤城只手挽银河,心如铁:我记得孤城,独自挽起银河,心如铁石。
- 才赋罢,无家别:刚写完诗歌,已无家可归。
- 早殉此,馀生节:早已殉情于此,余生如同节日般孤独。
- 尽年年茶阪,杜鹃啼血:年复一年,茶阪上杜鹃啼血。
- 三尺焦桐遗古调,一杯黄士埋忠穴:三尺的焦桐留下古老的调子,一杯黄士埋葬了忠诚的冤屈。
- 想哀弦泉底瘦蛟蟠,苔花热:想起在弦泉底部的瘦蛟游弋,苔花在炙热的阳光下愈发鲜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如铁”,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坚毅与无情。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孤城”、“杜鹃”等意象,赋予了诗歌丰富的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诗人对国家沦陷、个人孤独的深切感慨,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沉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国家的命运。
- 莺花:代表美好与富饶。
- 萧条:象征荒凉与悲伤。
- 孤城:象征孤独与无助。
- 杜鹃:寓意哀伤与思念。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对故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半壁江山”指什么? A. 一半的国家
B. 一半的河流
C. 一半的山脉 -
“乡国烽烟何处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忧虑
B. 开心
C. 嫉妒 -
“心如铁”意味着什么? A. 诗人内心坚强
B. 诗人内心脆弱
C. 诗人内心平静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诗词对比:
- 吴藻的《满江红》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但吴藻的情感更加沉重,注重个人的孤独感,而苏轼则融入了更多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曲赋鉴赏入门》
- 《吴藻传》
以上为《满江红 其一》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诗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