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听琴)》
时间: 2024-10-16 22:5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听琴)
作者:王质 〔宋代〕
纸帐梅花,有丛桂又有修竹。
是何声雪飘远渚,泉鸣幽谷。
红蓼白苹须拂袖,余音尚带清香馥。
挽素娥青女问飞琼,谁家曲。
韩退之,欧永叔。
惚兮恍,恍兮惚。
试侧耳,山常似黛,水常如玉。
颜子操中何足怨,醉翁徽外无人续。
正青天明月上东南,芳时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如纸帐上挂着梅花,四周环绕着桂树和修竹。
那是什么声音呢?是雪花飘落在远方的水边,是泉水在幽谷中鸣叫。
红色的蓼草和白色的苹草轻轻拂动衣袖,余音中仍飘散着清香。
我拉着素娥和青女问那飞舞的琼曲,究竟是哪位的曲子?
是韩愈的,还是欧阳修的?
恍惚间,似乎在梦中。
试着侧耳倾听,山色如黛,水面似玉。
颜子的琴操难道不值得抱怨吗?醉翁在徽州外无人能续。
此时正值青天明月升起在东南,芳香的时节已经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纸帐:指用纸制成的帐篷,通常用于遮挡风雨。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丛桂:指桂树,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清香与高洁。
- 红蓼、白苹:指水边的植物,象征自然之美。
- 素娥、青女:传说中的仙女,象征美丽与纯洁。
- 飞琼:指美妙的音乐或曲子。
- 韩退之: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 欧永叔: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
- 颜子:颜回,孔子的学生,象征儒家文化。
典故解析:
- 韩退之、欧永叔:二人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化名人,代表了古典文学的高峰。
- 颜子操:指颜回的琴曲,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音乐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质,宋代人,生活在南宋时期,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隐逸的风气盛行,诗人通过听琴的场景,抒发对音乐、美景和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听琴)》以“听琴”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音乐、自然和诗人心灵的交融。开篇以“纸帐梅花”为引,营造出优雅的氛围,接着通过“雪飘远渚,泉鸣幽谷”描绘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热爱。
诗中提到的“红蓼白苹”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表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随后,诗人借助“素娥青女”的意象,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象征着对音乐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结合各类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前辈文学家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整首诗通过音乐引发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和文化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纸帐梅花,有丛桂又有修竹:描绘环境,营造了一个优雅的氛围。
- 是何声雪飘远渚,泉鸣幽谷:音乐声与自然的声音相交融。
- 红蓼白苹须拂袖,余音尚带清香馥:自然之美与音乐的余韵相互交织。
- 挽素娥青女问飞琼,谁家曲:提问,体现对音乐的探寻。
- 韩退之,欧永叔:引用文化名人,彰显对古代文人的崇敬。
- 惚兮恍,恍兮惚:表达一种模糊的状态,似梦似幻。
- 试侧耳,山常似黛,水常如玉: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
- 颜子操中何足怨,醉翁徽外无人续:反思文人的孤独与无奈。
- 正青天明月上东南,芳时足:总结,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常似黛”,将山色比作深黛色,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余音尚带清香馥”,使音乐和香气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 对仗:如“红蓼白苹”,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和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
- 桂树:象征文人雅士的品格。
- 红蓼、白苹:代表自然的美好。
- 青女、素娥:象征理想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江红(听琴)》的作者是谁?
A. 王质
B. 韩愈
C. 欧阳修 -
诗中的“素娥青女”象征什么?
A. 美丽与纯洁
B. 人生的孤独
C. 自然的美 -
诗中提到的“韩退之”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作家?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质的《满江红(听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王质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苏轼则在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上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