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次韵寿雪涧兄》
时间: 2025-01-26 02:33: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次韵寿雪涧兄
作者: 张伯淳 〔元代〕
七日新秋,还又记生申初度。清梦到小桥流水,翔蓬深处。去岁滦京犹望远,今年谈宴知谁与。想荷翻翠盖饱凉,时掀舞。何时吸,惊盘露。何必颂,长明炬。更何须伊召,何须巢许。但有金丹消息在,待将铜狄摩挲去。尽西湖山水四时佳,宜晴雨。
白话文翻译:
在七日的新秋时节,我又忆起了生申的初度(农历八月)。梦中来到小桥流水的地方,飘荡在深处的蓬草上。去年的滦京我还在遥望,今年的宴会又不知与谁共度。想起碧荷翻动翠盖,欢愉的舞蹈时常掀起阵阵凉意。何时才能吸取那惊人的露水?何必高唱颂扬那长明的灯火?更何必期待那位的邀请,更何必去求取那巢的承诺?只要有金丹的消息在,便可以将铜狄(古代一种乐器)轻轻摩挲。西湖的山水在四季中都美丽动人,无论晴雨。
注释:
- 生申:指农历八月,也可理解为秋天的开始。
- 清梦:清晰的梦境,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滦京:指的是滦州,古代的地名,可能代表着作者的故乡或思念之地。
- 蓬草:水边的植物,象征自然的美。
- 金丹:指道教中的一种长生不老的灵药,引申为希望和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伯淳(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词风清新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正值新秋之际,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作者在变幻的时节中,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思绪的悠远。开头的“七日新秋”立刻营造出一种时节变换的氛围,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清新的秋天。接着,作者以“清梦到小桥流水”的意象,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美好境界。
诗中反复提到“何时”、 “何必”等句式,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淡然,这种反复强调了一种哲学思考,引人深思。随后的“但有金丹消息在”的表达,既是对理想与美好的期待,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释然。诗的最后,作者以“尽西湖山水四时佳,宜晴雨”总结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仿佛对世事的无常有了更深的理解。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哲理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歌造诣与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日新秋,还又记生申初度”:时间的指向,表明季节的变化,带出怀旧的情感。
- “清梦到小桥流水,翔蓬深处”:梦境中自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去岁滦京犹望远,今年谈宴知谁与”:对往年友人聚会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思考。
- “想荷翻翠盖饱凉,时掀舞”:描写荷花的美丽及其带来的清新感受。
- “何时吸,惊盘露”: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
- “但有金丹消息在,待将铜狄摩挲去”: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
- “尽西湖山水四时佳,宜晴雨”:总结自然的美,表达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丹”象征理想与希望。
- 对仗:诗中有不少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美。
- 拟人:通过“闪舞”的描写,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小桥流水:象征宁静与自然。
- 碧荷:代表夏日的生机与美好。
- 金丹:寓意理想与期待。
- 西湖山水: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四季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日新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中“金丹”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和希望
- C. 权力
- D. 忍耐
-
诗的最后一句“尽西湖山水四时佳,宜晴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风景的无奈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失望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将张伯淳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伯淳更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 《张伯淳的诗词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