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桥垂柳袅烟村,隋代风流今尚存。
酒旆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
曾逢粉黛当筵舞,未许笙歌避吏尊。
可惜同游无小杜,扑襟丝雨总销魂。
白话文翻译
红桥边的垂柳轻拂着烟雾缭绕的村庄,隋代的风流至今仍然存在。
酒旗不时遮住了观赏竹林的小路,画船常常系在种满花木的门前。
曾经遇到美丽的女子在宴席上跳舞,不允许笙歌避开官员的尊贵。
可惜同游的人中没有小杜(指杜牧),细雨扑打在衣襟上总是让人感到销魂。
注释
- 红桥:指红色的桥梁,此处可能指具体的桥梁或泛指美丽的桥梁。
- 袅烟村:形容村庄被轻烟缭绕,显得幽静而美丽。
- 酒旆:酒旗,酒店的标志。
- 看竹路:观赏竹林的小路。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 种花门:种满花木的门前。
- 粉黛:指美丽的女子。
- 笙歌:指音乐和歌声。
- 避吏尊:避开官员的尊贵。
- 小杜:指唐代诗人杜牧,因其字牧之,故称小杜。
- 扑襟丝雨:细雨扑打在衣襟上。
- 销魂:形容极度感伤或陶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孔尚任(1648-1718),字季重,号东篱,清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通过对红桥、垂柳、烟村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隋代风流的遗韵。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红桥为中心,通过对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诗中“红桥垂柳袅烟村”一句,以垂柳和烟村为背景,烘托出红桥的静谧与美丽。“酒旆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则进一步以酒旗和画船为点缀,增添了诗意和生活的气息。后两句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桥垂柳袅烟村:红桥边的垂柳轻拂着烟雾缭绕的村庄,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
- 隋代风流今尚存:隋代的风流至今仍然存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酒旆时遮看竹路:酒旗不时遮住了观赏竹林的小路,增添了诗意和生活的气息。
- 画船多系种花门:画船常常系在种满花木的门前,进一步以画船为点缀,增添了诗意和生活的气息。
- 曾逢粉黛当筵舞:曾经遇到美丽的女子在宴席上跳舞,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未许笙歌避吏尊:不允许笙歌避开官员的尊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 可惜同游无小杜:可惜同游的人中没有小杜(指杜牧),表达了对杜牧的怀念。
- 扑襟丝雨总销魂:细雨扑打在衣襟上总是让人感到销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红桥垂柳袅烟村”中的“袅烟村”,将村庄拟人化,赋予其动态美。
- 对仗:如“酒旆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中的“酒旆”与“画船”,“时遮”与“多系”,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如“扑襟丝雨总销魂”中的“扑襟丝雨”,将细雨比喻为扑打在衣襟上的丝线,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红桥及其周围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意象的细腻描绘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桥:象征美丽和静谧。
- 垂柳:象征柔美和生机。
- 烟村:象征幽静和美丽。
- 酒旆:象征生活气息和诗意。
- 画船:象征华丽和诗意。
- 粉黛:象征美丽和女性魅力。
- 笙歌:象征音乐和欢乐。
- 小杜:象征诗人杜牧,表达对杜牧的怀念。
- 扑襟丝雨:象征自然美和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小杜”指的是谁? A. 杜甫
B. 杜牧
C. 杜审言
D. 杜荀鹤 -
诗中的“红桥垂柳袅烟村”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幽静的村庄
C. 热闹的市场
D. 繁忙的码头 -
诗中的“未许笙歌避吏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员的尊敬
B. 对官员的不满
C. 对音乐的喜爱
D. 对生活的享受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的《秋夕》: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秋夕》与孔尚任的《红桥》: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但杜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而孔尚任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杜牧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杜牧的诗歌风格。
- 《清代诗选》:收录了孔尚任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尚任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