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秀轩诗》

时间: 2025-01-27 04:20:02

独怜栖隐处,晴色与春兼。

山远青当牖,苔交翠入帘。

移云岩树合,过雨涧泉添。

何日携琴到,清吟兴不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怜栖隐处,晴色与春兼。
山远青当牖,苔交翠入帘。
移云岩树合,过雨涧泉添。
何日携琴到,清吟兴不厌。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怜惜这栖隐的地方,晴朗的天空和春天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远处的青山映在窗前,青苔交错着翠绿的光影透进帘子里。
云彩飘移,山岩和树木融为一体,雨过之后,山涧的泉水更加丰盈。
不知何时能够携琴而至,清吟对这美景的兴致永不厌倦。

注释:

  • 独怜:独自怜惜,表示对栖隐之地的喜爱与珍惜。
  • 栖隐处:指隐居的地方,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 晴色与春兼:晴天的色彩和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
  • 青当牖:青山远远地映在窗前。
  • 苔交翠入帘:青苔交错着翠绿的影子透入窗帘中。
  • 移云岩树合:云彩流动,山岩与树木相互映衬。
  • 过雨涧泉添:经过雨水的滋润,山涧的泉水更加丰盈。
  • 何日携琴到:不知何时可以带着琴来到此地。
  • 清吟兴不厌:吟唱时的兴致永远不会厌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廷圭,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多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廷圭隐居生活的某个时刻,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明代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寄情于自然。

诗歌鉴赏:

《季秀轩诗》传达的是一种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栖隐之地,晴朗的天空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远山与青苔的结合,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宁静,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移云岩树合”、“过雨涧泉添”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雨后山间的清新景象,仿佛可以听到泉水的潺潺声,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最后一句“何日携琴到,清吟兴不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艺术的追求,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整首诗构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卷,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独怜栖隐处:开篇即表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珍视。
    • 晴色与春兼:描绘出春天的晴朗,气候宜人。
    • 山远青当牖:远山青翠,映衬在窗前,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 苔交翠入帘:青苔的翠绿透进窗帘,展示了自然的细腻。
    • 移云岩树合:云彩与山岩树木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过雨涧泉添:雨水后的泉水更加丰盈,表现自然的活力。
    • 何日携琴到:表达了诗人对将来能够携琴而至的期待。
    • 清吟兴不厌:对吟唱的热爱与无尽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心灵的寄托。
    • 拟人:云彩、泉水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
    • 对仗:如“晴色与春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栖隐: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生活状态。
  • 晴色、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青山、青苔: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生机。
  • 云、泉:象征着变幻与流动,表现出自然的无常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栖隐处”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繁华城市
    • B. 隐居的地方
    • C. 战场
    • D. 游乐园
  2. 诗人希望何时能够携琴来此地?

    • A. 每天
    • B. 不知何日
    • C. 明天
    • D. 从来没有
  3. 诗中“过雨涧泉添”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雨后的宁静
    • B. 泉水的丰盈
    • C. 大风
    • D. 夕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独酌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孤独而高远的情怀。
  • 《山居秋暝》:王维通过描绘山居的秋天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思考,风格与王廷圭相似,但更注重秋天的意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王廷圭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