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在庵之江西》
时间: 2025-01-11 17:0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在庵之江西
作者: 王慎中(明代)
伯夷恶一世,季与乡人皆。
君行慕往圣,其为柳下侪。
至和以饮人,顺物无安排。
岂乏泾渭判,颓然泯岸崖。
揆予拙直姿,涉世寡所谐。
乌足滥交籍,守官幸见偕。
貌殊同胸腑,言合外形骸。
大道固难闻,明谊良可怀。
肃肃简书畏,裾袂临当乖。
清霜变泺水,落叶流长淮。
扁舟方大江,渺望不可涯。
兴言托短章,投赠愧琼瑰。
白话文翻译:
伯夷一生都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季札与乡人之间的交往也显得格外疏远。君子行事追慕古代圣贤,他的朋友如同柳树下的朋友。饮酒作乐的人自然不会有所安排,顺应事物的发展。难道就缺乏泾渭分明的标准吗?然而,现实却让人感到失落和无奈。我自认性格拙直,与世俗交往少有共鸣。乌鸦何必随意交往,守住自己的官职反而能有幸相伴。外貌虽然不同,内心却有相同的感受;言语虽然合拍,内心却可能相背。大道是多么难以听闻,真诚的友谊才是值得珍惜的。书信简洁而庄重,裾袂(衣襟)却显得有些不协调。清霜将泺水变得清澈,落叶随水流向长江。小舟在大江之上,渺小的身影难以看到尽头。兴致所致,写下短章,投赠给你,感觉羞愧如同美玉。
注释:
- 伯夷:古代贤者,代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
- 季与:指季札,古代名士,以品德高尚著称。
- 泾渭判:泾河与渭河的水清浊分明,象征事物的分辨。
- 肃肃简书:形容书信简洁而庄重。
- 裾袂:衣襟,象征个人的形象和礼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慎中,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送别好友王在庵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理想交往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慎中的《送王在庵之江西》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送别诗。诗中反复提及“君行慕往圣”,表现了对古代圣贤的向往与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坚持,也映射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世俗。诗人通过描绘友人与自己的不同,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对当下社会中的伪善与虚情假意表示了深深的失望。
诗中运用多种意象,如“清霜变泺水”、“落叶流长淮”,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流逝。小舟在大江上,渺小而孤独,寓意着人在广阔天地中的渺小与无力。最后,诗人以“兴言托短章”结束,既表明了对友人的诚挚祝福,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谦卑与自我反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伯夷恶一世,季与乡人皆。”:伯夷选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季札也与乡人保持距离,强调了高洁人格。
- “君行慕往圣,其为柳下侪。”:君子追慕古代圣贤,交友的标准是高尚的人品。
- “至和以饮人,顺物无安排。”:与人共饮,随心所欲,不加约束,表现了自然和谐的交往状态。
- “岂乏泾渭判,颓然泯岸崖。”:虽然有清晰的标准,现实却常常令人失落。
- 其余句子同样通过对比与抒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内心的孤独。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例如“清霜变泺水”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真诚友谊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独立的品格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泾渭:象征着清晰的道德标准。
- 柳下侪:代表志同道合的朋友。
- 清霜与落叶:象征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伯夷和季札的共同点是什么?
- A. 都是追求名利
- B. 都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C. 都是诗人
-
“兴言托短章”中“短章”指的是什么?
- A. 短小的诗篇
- B. 短暂的友谊
- C. 短暂的时光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王慎中与王勃的送别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充满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王慎中的诗更加侧重于内心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而王勃则更多表现外在的壮阔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