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桑叶贱甚感叹有作》
时间: 2025-01-24 16:51: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得桑栽接始成,剃锄长及夏时营。
叶黄已说都无价,蚕老那知转更平。
自是初头放种薄,曷能断手有丝嬴。
田租减放犹科校,况此全催可后程。
白话文翻译:
种下的桑树刚刚开始成活,春天的锄头在夏天的田里忙碌。
桑叶已经变黄,听说已经没有价格,蚕也老了,哪里知道接下来会更平坦。
这本是刚开始播种时的薄弱,怎么能断手去争取丝绸的盈利呢?
而田租减免了,还是要按科目来考核,何况现在催促的全是未来的收成。
注释:
- 桑栽:种植桑树。
- 剃锄:指用锄头耕作。
- 夏时营:夏天忙于农事。
- 叶黄已说都无价:桑叶变黄,说明价值已经降低。
- 蚕老:指蚕的生长已经到老的阶段。
- 转更平:接下来的状况变得更平坦。
- 初头放种薄:刚开始播种时的情况薄弱。
- 断手有丝嬴:争取丝绸的盈利。
- 田租减放:田租减免。
- 科校:指依然要按照规定来考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农耕社会,深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农民生活影响。他的诗作多描写农田、桑树和蚕事,体现了对农民辛苦劳作的理解与同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农业社会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桑叶贱价的感叹,表达了农民在贫困和艰辛中仍努力生活的状态。诗中既有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也有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深思。
诗歌鉴赏:
《闻桑叶贱甚感叹有作》是一首感叹桑叶贱价的诗,表达了农民在农田劳作中的艰辛与无奈。诗的开头描绘了桑树的种植与生长,展现了春夏交替时农民的辛勤耕作。接着,诗人通过“叶黄已说都无价”来反映出桑叶的贬值,暗示了市场的变迁与农民的苦恼。
诗中提到“蚕老那知转更平”,突显出蚕的生长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农民对未来的无奈与困惑。接下来,诗人提到“自是初头放种薄”,感慨农田的薄弱与不易,表达了农民在逆境中追求生计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诗人对桑叶贱价的感叹不仅是对自己劳动的无奈,更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得桑栽接始成:描述桑树刚刚开始生长的情景,体现农民的辛勤付出。
- 剃锄长及夏时营:描绘夏季的农忙场景,表现出农民的忙碌。
- 叶黄已说都无价:桑叶变黄,暗示市场价值的降低,表现出经济困境。
- 蚕老那知转更平:蚕的生长与市场的变化形成对比,反映农民的无知与无奈。
- 自是初头放种薄:承接前句,表明刚开始播种时的薄弱局面。
- 曷能断手有丝嬴:表达出农民对丝绸盈利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
- 田租减放犹科校:说明田租减免,但仍需接受考核,反映出农民的压力。
- 况此全催可后程:强调未来的收成与当下努力的关系,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桑树与农民辛苦的劳动相结合,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相映衬。
- 对仗:如“叶黄已说都无价,蚕老那知转更平”,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桑叶贱价的感叹,表达了农民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与努力,体现了对农田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展现了农民的坚韧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树: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 蚕:象征着农民的劳动成果与市场的变迁。
- 叶黄:象征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与不稳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桑叶”在市场上有什么变化? A. 增值
B. 贬值
C. 不变 -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 A. 同情
B. 讽刺
C. 漠视 -
“蚕老那知转更平”中的“转更平”指的是什么? A. 生活变得更加富裕
B. 市场环境的变化
C. 自然环境的变化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对照。
- 《春望》(杜甫):反映战乱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闻桑叶贱甚感叹有作》均反映了农民对生活的艰辛与困惑,但前者更多关注战争带来的苦难,后者则专注于经济因素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两者都表现出对农民的同情与关切。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农田生活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