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觐河中》

时间: 2025-01-27 03:19:22

青门冢前别,道路武关西。

有寺云连石,无僧叶满溪。

河长随鸟尽,山远与人齐。

觐省波涛县,寒窗响曙鸡。

意思解释

送人归觐河中

原文展示:

青门冢前别,道路武关西。有寺云连石,无僧叶满溪。河长随鸟尽,山远与人齐。觐省波涛县,寒窗响曙鸡。

白话文翻译:

在青门冢前告别,前方的道路通向武关的西边。路旁有寺庙,云雾缭绕着石头,没有僧人,溪水中满是落叶。河流延绵,鸟儿飞尽,远山与人影相齐。觐省的波涛县,清晨的寒窗外,传来啼叫的鸡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门冢:指青门的坟墓,可能代指某个地方或寓意离别之地。
  • 武关:古代关隘名,象征着道路的艰难与阻隔。
  • 寺云连石:寺庙与云雾环绕的石头相连,形容环境宁静。
  • 无僧叶满溪:没有僧人,溪水中满是落叶,暗示荒凉与孤寂。
  • 觐省:指觐省,是当时的一个地名,可能是作者的目的地。

典故解析:

  • 此诗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青门冢前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与内心的感受。开头的“青门冢前别”,设定了离别的基调,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离别的情感与周遭的环境紧密结合。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寺云连石,无僧叶满溪”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后半部分则通过“河长随鸟尽,山远与人齐”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最后一句“寒窗响曙鸡”则以清晨鸡鸣唤醒宁静,给人以希望,同时也隐含着生活的常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将离别的情感深深刻画,展现了李洞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门冢前别:在青门冢前,诗人与友人告别,表明这是一个离别的时刻。
  2. 道路武关西:道路通向武关的西边,暗示旅途的方向与远离。
  3. 有寺云连石:描绘路旁的寺庙与云雾笼罩的石头,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4. 无僧叶满溪:没有僧人,溪水中满是落叶,表达一种静谧与孤寂。
  5. 河长随鸟尽:河流绵延,鸟儿飞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6. 山远与人齐:远山与人影融为一体,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觐省波涛县:提到目的地,给人一种思念和期待的感觉。
  8. 寒窗响曙鸡:清晨时分,窗外传来鸡鸣声,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离别情感结合,增强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寒窗响曙鸡”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河长随鸟尽,山远与人齐”,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祝福,同时反映出人生旅途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门冢:离别之地,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寺庙:宁静与孤独的象征。
  • 溪水:流动的时间,代表着人生的无常。
  • 河流与鸟:象征着自由与无尽的旅程。
  • 寒窗:象征着清晨的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门冢”指的是: A. 一座寺庙 B. 一处离别的地方 C. 一条河流

  2. “河长随鸟尽”表达的意思是: A. 河流很长,鸟儿飞走了 B. 河水很浅,鸟儿很少 C. 离别的心情

  3. 诗中的“寒窗响曙鸡”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寂静 B. 希望 C. 伤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追求,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在离别之情中更显沉重,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