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县》

时间: 2025-04-28 20:45:52

渭河霜满水如苔,一县人家半草莱。

唯有秋风酸枣木,淡烟深锁斗鸡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渭河霜满水如苔,一县人家半草莱。唯有秋风酸枣木,淡烟深锁斗鸡台。

白话文翻译

渭河上的霜冻覆盖了水面,水面如同青苔一般,整个县城的人家只有一半是青翠的草地。唯有秋风吹来,酸枣树在微风中摇曳,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斗鸡台。

注释

  • 渭河:中国陕西省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宝鸡县。
  • 霜满:形容冬季时河面上结霜,景象清冷。
  • 水如苔:形容水面上结霜后,仿佛长满了青苔,视觉上给人一种平静而清澈的感觉。
  • 草莱:指的是草地和菜地,描绘乡村的生活场景。
  • 秋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来凉意和思绪。
  • 酸枣木:一种树木,常用于制作工具,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淡烟深锁:形容烟雾轻盈而缭绕,似乎将斗鸡台锁住,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斗鸡台:指供斗鸡比赛的场所,表现了地方的民俗和生活习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地方风土人情的细腻描写和深厚的乡愁。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为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

《宝鸡县》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该朝代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可能是在游历宝鸡时,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美丽,因而作诗抒怀。

诗歌鉴赏

《宝鸡县》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宝鸡地区的秋冬景象,诗中展现了渭河的冷清、田园的静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首句通过描绘“霜满”与“水如苔”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凝固,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

“人家半草莱”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地方居民的生活状态,透出一种乡村的恬淡与安宁。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表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则转向秋风与酸枣木的描写,深化了诗的意境。酸枣木在这里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秋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而“淡烟深锁斗鸡台”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似乎将世俗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宝鸡县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渭河霜满水如苔:描绘了秋冬时节渭河的景象,霜冻覆盖水面,形成如同苔藓般的景致,给人一种清冷的感受。

  • 一县人家半草莱:描写了宝鸡县的乡村生活,草地与菜地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面貌,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唯有秋风酸枣木:转折句,强调在这片宁静中,秋风中摇曳的酸枣木似乎是唯一的生动之物,象征着生命的存在。

  • 淡烟深锁斗鸡台:结尾句,淡淡的烟雾缭绕于斗鸡台,象征着地方的民俗与人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苔藓,增强了视觉的表现力。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意象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秋风”和“酸枣木”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宝鸡县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渭河: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力量。
  • 霜与水:代表着季节的变换与时间的流逝。
  • 草莱:体现了乡村的生机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 秋风与酸枣木:传达了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韵律。
  • 斗鸡台:反映了地方文化与民俗,象征着人们的娱乐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满水如苔”中的“如”字用来作什么?

    • A. 表示比喻
    • B. 表示对比
    • C. 表示因果
  2. “唯有秋风酸枣木”中的“唯有”表示什么?

    • A. 仅仅
    • B. 还包括
    • C. 不包括
  3. “淡烟深锁斗鸡台”有什么样的意象?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秋夕》杜甫: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感受,展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离别的感伤。
  • 《江雪》柳宗元:通过孤独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沉思,与《宝鸡县》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明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