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 其四》

时间: 2025-01-26 06:23:33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

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
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白话文翻译:

打开窗户,秋天的月光洒进来,蜡烛熄灭,轻轻解开罗裙。
在帷幔的掩映下含笑而坐,整个身体散发着兰花和蕙草的香气。

注释:

  1. 开窗:打开窗户,让月光照进来。
  2. 秋月光:秋天的月光,象征着清冷与宁静。
  3. 灭烛:蜡烛熄灭,暗示夜深,氛围更显柔和。
  4. 解罗裳:轻轻解开轻薄的衣裙,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5. 含笑:微笑,带有温柔的情感。
  6. 帷幌:帷幕,指遮挡的布帘,营造私密的空间。
  7. 举体:全身,强调香气的散发。
  8. 兰蕙香:兰花和蕙草的香气,象征高雅与纯洁。

典故解析:

“兰蕙”常用来形容优雅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源自古代对植物的喜爱与赞美。它们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着聪慧与美德,常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品德与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作者不详,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品。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文人们崇尚个性与自由,诗歌多表现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文人们追求闲适的生活,寄情于自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 其四》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诗人在月光下,蜡烛熄灭,轻松自如地解开罗裙,展现出一种妩媚而又高雅的气质。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月光的清冷与蜡烛的温暖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静谧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含笑而坐,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散发着兰蕙的香气,象征着她的优雅与高洁。

诗中运用意象丰富,开窗、秋月、灭烛、解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思念。整首诗不仅描写了外在的环境,更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体现了魏晋文人追求的那种恬淡与自我陶醉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1. 开窗秋月光

    • 意思:打开窗户,秋天的月光洒进来。
    • 解析:开窗象征着心灵的开放,月光明亮而清冷,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清澈。
  2. 灭烛解罗裳

    • 意思:蜡烛熄灭,轻轻解开罗裙。
    • 解析:蜡烛的熄灭意味着夜深,解裳则表现了自然的洒脱,暗含放下世俗的拘束。
  3. 含笑帷幌里

    • 意思:在帷幔的掩映下含笑而坐。
    • 解析:这一句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情感,笑容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动人。
  4. 举体兰蕙香

    • 意思:全身散发着兰花和蕙草的香气。
    • 解析:兰蕙象征高雅,香气的散发体现了内在的品德与优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兰蕙香”比喻女子的高洁品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描绘: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优雅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传递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珍视。

意象分析:

  • 秋月:象征宁静与清冷,反映内心的清澈。
  • 蜡烛:代表温暖与柔和,暗示人际关系的亲密。
  • 罗裳:象征轻逸与自然,体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兰蕙香:象征高洁与优雅,代表着内在的品德与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月”象征什么?
    A. 温暖
    B. 清冷
    C. 热情

  2. 诗人解开罗裳的动作表达了什么?
    A. 忧虑
    B. 自然与洒脱
    C. 无奈

  3. “兰蕙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低落
    B. 高洁与优雅
    C. 愤怒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表达思乡之情。
  • 《月下独酌》李白:表现对月光的感慨与孤独。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虽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子夜四时歌 其四》更为细腻,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山居秋暝》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古诗文观止》
  • 《魏晋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