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风·晨风》

时间: 2025-04-27 11:01:32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国风·秦风·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白话文翻译

在晨风中,我看到北林的郁郁葱葱。
却未见到君子,心中忧愁满怀。
唉,唉,我心中烦恼实在太多!
山中有栎树,低洼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无乐。
唉,唉,我心中烦恼实在太多!
山中有棣树,低洼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心情如醉。
唉,唉,我心中烦恼实在太多!


注释

  • :读作“yù”,意为“看”。
  • 钦钦:形容忧虑、沉重的心情,常用以形容心情的沉重和压抑。
  • 苞栎、苞棣:分别是栎树和棣树,常用作比喻,象征自然之美。
  • :指低洼的地方。
  • 六驳:指六种不同的植物,象征着自然的丰富多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本诗为《诗经》中的一部分,具体作者为佚名,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创作背景:该诗作成于封建社会早期,表达了对君子(理想人格)的思慕和对现实中缺失的叹息。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道德与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国风·秦风·晨风》在形式上以对偶句为主,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诗中开篇以“晨风”引入,营造出清晨的宁静气息,北林的郁郁葱葱则增添了生机。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的心情逐渐沉重,未见君子的反复提及,表现出心中无尽的忧愁与渴望。这种对君子的思念与对现实的失望形成鲜明对比。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的反复吟唱,既是对心中烦恼的自我抒发,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令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孤独与无奈。自然的意象如栎树、棣树等,既提供了美的享受,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挣扎。

整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方式,折射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具有极强的情感共鸣,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晨风轻柔,北边的树林生机盎然,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引入情绪。
  2.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未能见到理想中的君子,心中愁苦。
  3.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反复吟唱,对内心烦恼的无奈与自省。
  4.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自然景象的叙述,增添了丰富的意象。
  5.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再度强调心中忧愁,使情绪渐显沉重。
  6.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重复之前的感叹,加深情感。
  7.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更替的自然意象,透露出诗人的细腻观察。
  8.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心中忧愁如醉,无法自持。
  9.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再次呼应,表现诗人愁苦的深度。

修辞手法

  • 对偶:诗中多处使用对偶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 反复:通过“如何如何”的反复,突出情感的强烈。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君子的思慕与忧愁”展开,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风: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北林:代表自然与生机。
  • 君子:象征理想中的人格与道德。
  • 栎树、棣树:自然的美好,隐喻内心的丰富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文化的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子”指的是: A. 一位具体的人
    B. 理想中的人格
    C. 自然界的生物
    D. 诗人的朋友

  2.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主要表达了: A. 对自然的赞美
    B. 诗人对生活的乐观
    C. 诗人内心的烦恼
    D. 对爱情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隰”指的是: A. 高山
    B. 低洼地
    C. 河流
    D. 森林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 《离骚》:屈原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

诗词对比

  • 《国风·秦风·晨风》与《国风·周南·关关雎鸠》比较: 两者均体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内心情感的挣扎,后者则更加突出对爱情的直接表现。

通过比较不同诗作,读者可以更深入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诗经》及相关解读书籍
  • 古代诗词研究论文
  • 诗词鉴赏与分析的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