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悠悠小县吏,憔悴入新年。
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
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
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
白话文翻译:
这位小县的官吏,心中忧愁,憔悴不堪地迎来了新的一年。他的远方思绪因诗歌而烦恼,闲适的心情却被酒意所牵引。他喜欢在花下饮酒,也爱在野外睡觉。如今这种懒散的性格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谁能再对他多加怜惜呢?
注释:
- 悠悠:形容心情悠远,或指心境闲适。
- 小县吏:指的是地方小官,地位低微。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疲惫而面容憔悴。
- 远思:指遥远的思念或思考。
- 遭诗恼:因诗歌而烦恼。
- 闲情:闲适的情感。
- 被酒牵:被酒的情绪所牵动。
- 恋花林下饮:喜欢在花丛中饮酒。
- 爱草野中眠:喜欢在草地上睡觉。
- 疏懒:懒散、疏忽。
- 成性:形成习惯。
- 谁人肯更怜:谁还愿意对他多加怜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835年,卒年不详。他以五言诗闻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游春十二首》是姚合在春天游玩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春天的向往和个人的感悟。这首诗在新年之际写成,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及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小县吏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开头描绘了小县官憔悴的形象,传达了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接着,诗人将个人的忧郁与对诗的追求相连,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困扰之间的冲突。
“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两句,描绘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表现出一种向往自由、渴望宁静的情感。最后两句则道出了懒散已成习惯,反映出对他人的怜惜的渴望与一种自我放逐的孤独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迷惘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揭示了人在追求美好与面对现实之间的挣扎,具有很强的共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悠悠小县吏,憔悴入新年:描写小县官的忧愁与疲惫,表现其在新年到来之际的无奈与失落。
- 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思念远方的事物让他感到烦恼,而闲适的情绪又被酒意所影响。
- 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喜欢在花林中饮酒与在草地上休息。
- 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懒散的习惯已经形成,感叹无人再给予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酒”与“诗”表现情感的牵引与烦恼。
- 拟人:将情感与情境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
- 对仗:如“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个人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小县吏:象征着普通人的生活与无奈。
- 花林与草野: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自由。
- 酒:象征着闲适与逃避,同时也带来了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县吏”指的是?
A. 官员
B. 学生
C. 商人 -
诗中提到的“恋花林下饮”表明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酒
B. 自然
C. 诗 -
最后两句“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姚合《游春十二首》 与 王维《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姚合更注重内心的烦恼与无奈,而王维则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