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金·题罗复堪三山簃校碑图》
时间: 2025-01-26 03:46: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衫袖乌痕,见说耽书久成癖。
更宝珉搜异,评量虿尾,菭缣阅古,摩挲蝉翼。
毡蜡频梳剔。神游处羽陵蠹泣。
看胼手千本流传,自有豪情壮波磔。
静味丹铅,吾庐堪爱,依稀翠扬宅。
念赏奇联咏,谢池春早,过车怀旧,苏床尘寂。
交道论金石,增惆怅二难剩一。
凭君问断响人琴,薤琅栖恨墨。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热爱书籍的人,他穿着的衫袖上沾染着墨迹,说明他在书卷中沉迷已久。诗人用心搜寻珍异之物,品评古籍与文学,轻轻抚摸着蝉的翅膀,感受那份古老的气息。他在毡蜡灯下反复梳理着知识,神游于羽陵之地,听到虫鸣之泣。看着那千本流传下来的书籍,心中自然涌起豪情壮志。静静品味着丹铅的香气,自己的居所也令人向往,似乎隐约可见碧绿的庭院。怀念那些奇妙的对联与咏叹,谢池的春天早已过去,车马的喧嚣使得怀旧之情愈加沉重,苏床上也充满了尘埃与寂静。与友人谈论金石之事,内心的惆怅加深,似乎一切都难以言尽。请问君子,那断响的琴声究竟是何意,是否也藏着难以言说的恨与墨香?
注释:
- 衫袖乌痕:衫袖上沾染的墨迹,表明频繁书写。
- 宝珉:古代珍贵的玉石。
- 虿尾:虿的尾部,可能指古籍的某种装帧或书法。
- 摩挲:轻轻抚摸。
- 毡蜡:指灯具,可能是毡制的灯罩和蜡烛。
- 羽陵: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寓意虚幻的游历。
- 胼手千本流传:形容勤奋读书,撰写的书籍众多。
- 丹铅:古代书法用的颜料。
- 翠扬宅:形容幽静雅致的居所。
- 交道论金石:与人讨论古代文物与书法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孙桐(公元前1750年-1810年),清代诗人,著名书法家和文物收藏家,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古籍的热爱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书籍、古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人在书籍中寻找精神寄托,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也传达了对古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衬托出一种书卷气息和文化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读书的乐趣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古籍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用“衫袖乌痕”引入,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热爱书籍的人物形象,接着通过对书本和文化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后半部分的“增惆怅二难剩一”与“凭君问断响人琴”,更是将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古文化的崇敬,又有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惆怅。整首诗在形式上也表现出清代诗歌的优雅与韵律之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衫袖乌痕:以衫袖上的墨迹暗示诗人的书卷气。
- 见说耽书久成癖:纵情于书籍,形成一种习惯。
- 更宝珉搜异:对珍物的收藏与追求。
- 评量虿尾:对古籍的细致品评。
- 菭缣阅古,摩挲蝉翼:读古籍时的细腻与感触。
- 毡蜡频梳剔:在灯下思索与品味的状态。
- 神游处羽陵蠹泣:想象与现实交融,感受虫鸣的悲鸣。
- 看胼手千本流传:对书籍传承的自豪。
- 静味丹铅,吾庐堪爱:对自己居所的珍爱与静谧的享受。
- 念赏奇联咏:对古诗词的赞美与怀念。
- 交道论金石:与人交流古代文物的乐趣。
- 凭君问断响人琴:对琴声的疑惑与情感的投射。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衫袖乌痕”比喻书卷气。
- 拟人:如“虫鸣之泣”,使自然生动。
- 对仗:如“胼手千本流传”与“静味丹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书籍的热爱,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追求与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个人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书籍:象征知识与智慧的传承。
- 衫袖:代表书卷气与个体的文化修养。
- 蝉翼:象征古老与时光的流转。
- 琴声:代表情感的寄托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衫袖乌痕”主要指什么? A. 墨迹
B. 衣服的颜色
C. 书籍的数量
D. 诗人的情感 -
诗人对古籍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热爱与珍重
C. 只关注现代书籍
D. 漠不关心 -
“凭君问断响人琴”中“琴”象征什么? A. 古乐器
B. 文化的传承
C. 情感的寄托
D. 书籍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
- 杜甫《春望》:对历史与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夏孙桐与李白的作品对比:夏的细腻与李的豪放,展示了不同风格与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对清代诗词的全面梳理与分析。
- 《古文观止》:收录大量经典古文,助于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意蕴。
- 相关研究论文,探讨清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