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晴
作者: 王彦泓 〔明代〕
柳弱不堪扶,春愁剧鹧鸪。
翠烟三月尽,红雨一庭芜。
晓日鸠呼妇,晴风雁引雏。
东邻踏青女,今日在南湖。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明媚,柳树柔弱,不堪一扶,心中愁苦如那悲鸣的鹧鸪。三月的翠烟即将散尽,红色的雨水把庭院弄得杂草丛生。清晨的太阳下,杜鹃在呼唤着妇人,晴风中,雁阵引导着雏鸟。东邻的小姑娘,今天去南湖踏青。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弱:柳树柔弱,意指柳树在春天的脆弱状态。
- 春愁:春天的愁苦,表现出春季的忧伤情绪。
- 剧鹧鸪:鹧鸪的悲鸣声,形容心情的沉郁。
- 翠烟:春天的烟雾,象征春天的景色。
- 红雨:春雨,带有红色的气息,形容雨水滋润万物。
- 晓日:清晨的阳光。
- 踏青:春天外出游玩的活动。
典故解析:
- 鹧鸪: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春愁和离别,具有悲伤的意象。
- 踏青:古代习俗,春天外出游玩,寄托着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彦泓,明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百态而受到后世的赞誉。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怀和对生活的思考。春天的到来虽然让人感到欣喜,但也引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无常的忧虑。
诗歌鉴赏:
《春晴》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人情的诗,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开篇的“柳弱不堪扶,春愁剧鹧鸪”,通过柳树的脆弱和鹧鸪的悲鸣,直接表达出春天带来的忧愁与无奈。这一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逐渐展开,翠烟和红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却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不易。
诗中“晓日鸠呼妇,晴风雁引雏”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温暖,杜鹃的呼唤与雁阵的飞翔,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这种生机之下,仍然掩藏着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结尾提到“东邻踏青女,今日在南湖”,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活动,也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在展现春景的同时,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展现了王彦泓对春天独特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弱不堪扶:柳树的柔弱,容易被扶起,暗示春天的生命力。
- 春愁剧鹧鸪:春天的愁苦如同鹧鸪的悲鸣,情感深邃。
- 翠烟三月尽:三月的翠绿烟雾即将散去,暗示春季的短暂。
- 红雨一庭芜:春雨使庭院杂草丛生,意象生动。
- 晓日鸠呼妇:清晨的杜鹃呼唤着妇人,生动描绘。
- 晴风雁引雏:晴天的风中,雁在引导雏鸟,象征生机。
- 东邻踏青女:邻居的小女孩去踏青,描绘春日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柳弱不堪扶”及“鸠呼妇”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春愁剧鹧鸪”与“晓日鸠呼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忧愁,生机与脆弱并存,体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彦泓独特的艺术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弱与生命的脆弱。
- 鹧鸪:象征悲伤与愁苦。
- 翠烟: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红雨:象征滋润与生命的蓬勃。
- 雁:象征自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晴》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彦泓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柳弱不堪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愤怒
- D. 怀念
-
诗中提到的“踏青”是什么活动?
- A. 采茶
- B. 赏花
- C. 春游
- D. 打猎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春天景色,但更侧重于水的流动与月光的映照,情感更为深沉。
- 《春望》:直接反映了国事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忧国之情。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鉴赏》,王学文编著
- 《古诗词入门》,李明主编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张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