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

时间: 2025-01-27 03:31:03

杨柳窣地万千丝。

金堤碧桃花吐荑。

攀条折花将遗谁。

将遗谁,心自了。

人耳多,黄耳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阳春曲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杨柳窣地万千丝。
金堤碧桃花吐荑。
攀条折花将遗谁。
将遗谁,心自了。
人耳多,黄耳少。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杨柳轻柔地垂下无数的丝条;
金色的堤岸上,碧桃花悄然吐蕊。
我攀着柳条,折下一朵花,想要送给谁呢?
送给谁呢?心中自有了然。
世间听到的多是世俗之音,真正懂得的人却少之又少。

注释:

  • 杨柳:柳树的一种,春天时柳丝垂落,意象柔美。
  • 窣地:形容柳叶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样子。
  • 金堤:指金色的堤岸,象征富贵。
  • 碧桃:一种桃花,颜色清新明亮。
  • 吐荑:吐出花蕾。
  • 攀条折花:攀爬树枝,折取花朵,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将遗谁:想赠送给谁。
  • 心自了:心中已有答案。
  • 人耳多:指世间听到的声音繁多。
  • 黄耳少:形容真正理解的人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是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情感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的春季,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抒发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向往和个人情感的独立。

诗歌鉴赏:

《阳春曲》以生动的春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王世贞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杨柳窣地万千丝”、“金堤碧桃花吐荑”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活力,柳树的柔美与桃花的娇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春日画卷。
在这样的自然背景下,作者通过“攀条折花将遗谁”的疑问,引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折花之举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美好情感的寄托。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人耳所听的多为世俗之音,而真正理解和欣赏的人却少之又少,表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全诗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杨柳窣地万千丝:描绘春天的杨柳,轻柔的柳丝像是随风摇曳,展现了春天的柔美和生机。
    • 金堤碧桃花吐荑:金色的堤岸上,碧桃花开,象征富贵与生命的复苏。
    • 攀条折花将遗谁:在欣赏美丽春花的同时,思考把美好赠予谁,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 将遗谁,心自了:内心已有答案,表达了对情感的独立思考。
    • 人耳多,黄耳少:强调世间听到的声音繁多,真正理解的人却少,反映了对人性的深刻观察。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杨柳窣地”使柳树有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攀条折花”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情感的思考,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对真正理解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柔情、生命的延续。
  • 碧桃花:象征美好、希望与繁荣。
  • 金堤:象征富贵与繁华。
  • 心自了:表达内心的清晰与独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春天哪个意象最为突出? A. 桃花
    B. 柳树
    C. 金堤
    D. 花蕾

  2. 诗歌最后一句“人耳多,黄耳少”想表达什么?
    A. 认为世俗声音多
    B. 认为懂得少数人
    C. 认为听到的多
    D. 以上都是

  3. “攀条折花将遗谁”中的“谁”指代的是?
    A. 自己
    B. 朋友
    C. 爱人
    D. 不确定

答案

  1. B
  2. D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世贞的《阳春曲》与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均描写春天,但王世贞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独立思考,而李白则更偏向于欢宴与友谊的享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研究》
  • 《王世贞诗文选》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