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02:47

山色正苍苍。

几杵寒钟送夕阳。

我待与君同结伴,徜徉。

湖畔宵深踏月光。

教发袒银裳。

眇眇予怀水一方。

白雁数声飞过也,悽惶。

重露沾衣半是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其二
山色正苍苍。几杵寒钟送夕阳。我待与君同结伴,徜徉。湖畔宵深踏月光。教发袒银裳。眇眇予怀水一方。白雁数声飞过也,悽惶。重露沾衣半是霜。

白话文翻译:

山色正浓,苍苍的山影映入眼帘。几声寒冷的钟声送走了夕阳。我期待与你结伴同行,悠闲地在湖畔徜徉。夜色已深,我在湖边踏着月光,衣襟微露,像是披上了银色的衣裳。我的思绪如水般飘渺,心中有些惆怅。几声孤雁飞过,带来几分凄凉。衣襟上沾着薄霜,仿佛是露水与霜雪交织。

注释:

  • 苍苍:形容山色深沉、浓郁。
  • :指敲打的动作,这里指钟声。
  • 徜徉:悠闲地游荡。
  • :指衣服披开,露出内衣。
  • 眇眇:形容渺小而微弱的样子。
  • 悽惶:形容悲伤和惆怅的情绪。
  • 重露:指晨露,或夜间露水。
  • :指秋冬时节的霜冻。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白雁”常用来象征思乡与离别的情感。古代诗词中,白雁常常与孤独、惆怅的情感相联系,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902-1983),字心如,号静斋,江苏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创作,风格兼具传统与现代,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哲思。

创作背景:

南乡子系列诗词创作于20世纪初,那是一个社会变革与文化碰撞的时代,顾随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 其二》以清新优雅的意象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内心情感。开头的“山色正苍苍”将读者引入一个自然宁静的氛围,诗人对夕阳的描写充满了温柔的情感,几声钟声则增添了几分孤寂与悠远。接下来的“我待与君同结伴,徜徉”则展现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感,这种情感在现代诗中常常被忽视,但在古典诗词中却是常见的主题。

而“湖畔宵深踏月光”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月光洒在湖面,映照着诗人那期待的心情,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然而,随后的“白雁数声飞过也,悽惶”却让这种美好被一种淡淡的忧伤所取代,孤雁的出现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仿佛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最后,重露沾衣的描写则将自然与情感进一步结合,露水与霜的交融,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写照,寓意着他在这个时刻的孤独与思念。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意境与情感的交织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折射出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色正苍苍:描绘山的颜色深沉而富有生机。
  2. 几杵寒钟送夕阳:几声钟声响起,伴随着夕阳的下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3. 我待与君同结伴,徜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伴游玩的期待。
  4. 湖畔宵深踏月光:描绘了夜晚在湖边漫步的画面,月光洒在身上,创造出梦幻的感觉。
  5. 教发袒银裳:诗人衣襟微露,仿佛在月光下披着银色的衣裳,营造出灵动之感。
  6. 眇眇予怀水一方:思绪如水般渺小,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7. 白雁数声飞过也,悽惶:孤雁飞过,带来悲伤的情绪,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8. 重露沾衣半是霜:露水沾湿衣衫,似乎暗示着秋冬的来临和内心的寒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袒银裳”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柔和与诗人的心境。
  • 拟人:钟声被赋予了“送夕阳”的动作,使得自然与情感交融。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自然中思考人生哲理的深刻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色:象征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2.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3. 月光:象征梦幻与灵性的启迪。
  4. 白雁:象征思乡、孤独与惆怅。
  5. 露水与霜: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季节的更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色正苍苍”中的“苍苍”是指什么? a) 明亮 b) 深沉 c) 轻盈

  2. 诗人希望与谁“同结伴,徜徉”? a) 自己 b) 君 c) 家人

  3. “白雁数声飞过也,悽惶”中,白雁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富贵

答案:

  1. b) 深沉
  2. b) 君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引发内心情感的共鸣,但顾随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壮丽。

参考资料:

  • 《顾随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