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山房十咏》

时间: 2025-01-11 07:47:25

尺寸功名几短长,区区驰骛等空忙。

皮毛尽剥丹心在,世味风霜已饱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和山房十咏
尺寸功名几短长,
区区驰骛等空忙。
皮毛尽剥丹心在,
世味风霜已饱尝。

白话文翻译:

自从在山房中吟咏,功名的追逐到底是短暂还是漫长?
那些小小的奔波追逐,不过是徒劳的忙碌。
外表的皮毛已经剥去,内心的赤诚依然存在;
经历了世间的风霜,早已饱尝世俗的滋味。

注释:

  • 尺寸:指大小、长度,这里引申为功名的追求。
  • 驰骛:奔跑、追逐。
  • 空忙:徒劳的忙碌,没有实质性成果。
  • 皮毛:外在的表象,这里比喻外在的功名利禄。
  • 丹心:赤诚的心,指内心的真实情感。
  • 世味风霜:经历世间的风雨和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湘山,南宋时期诗人,生于浙江,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山房,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在经历了世俗的风霜后,诗人意识到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繁华之间的巨大差距。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自和山房十咏》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功名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尺寸功名几短长”,以“尺寸”隐喻功名的短暂与漫长,揭示出诗人对功名的无奈与思索。接着“区区驰骛等空忙”,进一步强调了追逐功名的徒劳感,似乎在问世人,是否真的值得为此而奔波劳碌。接下来的“皮毛尽剥丹心在”,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深处,他虽然失去了外在的荣华富贵,却依然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最后一句“世味风霜已饱尝”,则是对人生经历的总结,诗人以饱尝世事的态度,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体现了李曾伯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尺寸功名几短长:探讨功名的价值与意义,短暂的功名是否值得追求。
  2. 区区驰骛等空忙:指小小的追求只是一场徒劳,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
  3. 皮毛尽剥丹心在:外在的功名已然剥去,但内心的真实情感依旧存在。
  4. 世味风霜已饱尝: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内心已然成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尺寸”与“区区”,“皮毛”与“丹心”,体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比喻:将功名比作皮毛,突显其表面的虚幻与内心的真实。
  • 反问: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功名与人生的关系展开,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与对内心赤诚的珍视,展现了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尺寸:象征功名的大小与短暂性。
  • 丹心:象征内心的真实与热忱。
  • 风霜:象征人生的经历与磨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尺寸功名”指代什么?

    • A. 个人的身高
    • B. 功名的短暂与漫长
    • C. 生活的琐碎
    • D. 自然的风景
  2. “皮毛尽剥丹心在”的意思是什么?

    • A. 只剩下外表
    • B. 内心仍有赤诚
    • C. 失去了一切
    • D. 追求功名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曾伯陶渊明的作品都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但李曾伯更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陶渊明则突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隐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