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谈笑青油幕为韵贺吴叔永制机》

时间: 2025-01-26 01:46:22

取土虽多术,知人在片谈。

文书今倚重,谋议许相参。

饵陋贾生五,策明刘蜕三。

坤舆方厚载,朋利得西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取土虽多术,知人在片谈。
文书今倚重,谋议许相参。
饵陋贾生五,策明刘蜕三。
坤舆方厚载,朋利得西南。

白话文翻译:

虽然取土的工艺繁多,真正能理解其中道理的人却寥寥无几。如今的文书十分重要,谋划和商议的事情也需要人相互参考。贾谊虽然才华横溢,但在贾生之时显得微不足道;而刘备的计划,若没有蜀汉的明智之举,又岂能成功?大地的广袤承载着万物的生长,朋友之间的利益也在西南地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注释:

  • 取土:指的是采集土地资源或指土木工程。
  • :技艺、手段。
  • 知人:懂得识别人才。
  • 片谈:简单的交谈。
  • 文书:文书工作,指文献和记录。
  • 倚重:依靠和重视。
  • 谋议:谋划和商议。
  • 贾生:贾谊,西汉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 刘蜕: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 坤舆:大地,指宇宙的方位和形态。
  • 朋利:指朋友之间的利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多以政治和社会为主题,常常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的政治环境中,正值国势衰弱,士人之间对于政治的思考和对人才的渴望日趋明显。李曾伯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语言简练,展示了诗人对政治和人才的思考。开头两句“取土虽多术,知人在片谈”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尽管有很多技艺和手段,但真正能够识别和理解的人却寥寥无几,反映了对人才短缺的忧虑。接下来的“文书今倚重,谋议许相参”则表达了当时对文书工作的重视,意味着决策和策略的制定需要人们相互参考和协作。

“饵陋贾生五,策明刘蜕三”提及历史人物贾谊与刘备,意在借古讽今,提醒当代的治国者应当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使用,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表面的才华。结尾的“坤舆方厚载,朋利得西南”则以大地的广袤和朋友之间的利益回应前面的思考,暗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如何获得真正的利益和支持。

整首诗在意象上生动而富有哲理,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深刻地揭示了人才的重要性与社会合作的必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取土虽多术:尽管各种采土的技术繁多。
  2. 知人在片谈:但真正理解这些技术的人却很少。
  3. 文书今倚重:如今文书工作变得格外重要。
  4. 谋议许相参:谋划和商议的事情需要彼此参考。
  5. 饵陋贾生五:提及贾谊,虽才华出众,但在历史上被轻视。
  6. 策明刘蜕三:刘备的成功离不开明智的策略。
  7. 坤舆方厚载:广袤的大地承载着万物。
  8. 朋利得西南:朋友之间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得到体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取土虽多术,知人在片谈”对比人才与技术的关系,增强了诗的深度。
  • 典故:引用贾谊和刘备的历史,增强了诗的厚重感和历史感。
  • 象征:大地象征着承载与广阔,朋友之间的利益代表着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才的识别与重视,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知识和合作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警示当代治国者应当以人为本,重视文书与谋议,以实现更好的治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基础和根基,代表国家和社会的土壤。
  • 文书:象征着文化和知识的力量,是治理国政的重要工具。
  • 贾生、刘蜕:历史人物象征着才华与策略的结合,是成功的关键。
  • 坤舆:象征着宇宙与大地,有承载万物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贾谊
    C. 李白
    D. 诸葛亮

  2. “文书今倚重”中的“倚重”是什么意思? A. 依赖
    B. 蔑视
    C. 忽视
    D. 轻视

  3. 诗中的“朋利得西南”主要表达什么? A. 朋友之间的利益
    B. 西南地区的气候
    C. 大地的广袤
    D. 政治的腐败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作品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较,两者均反映了对人才能与自然的思考,但李曾伯更侧重于政治与人才的相互关系,而陆游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