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蔡西山先生》

时间: 2025-04-29 04:16:17

有名天所靳,无位世仍挤。

不得西山卧,还同濂水栖。

元精抽秘钥,众妙贯圆机。

友尽人间士,岿然季子题。

意思解释

挽蔡西山先生

作者: 李闳祖 〔宋代〕


原文展示:

有名天所靳,无位世仍挤。
不得西山卧,还同濂水栖。
元精抽秘钥,众妙贯圆机。
友尽人间士,岿然季子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蔡西山先生的哀悼与怀念。诗中提到他的名声在天上却被世俗所排挤,无法在西山安卧,仍旧像濂水般漂泊。诗人认为,他的智慧和才能是宇宙的钥匙,能够贯通所有奥妙。如今友人已尽,世上再无志同道合之士,他的名声如同季子(季札)的题字,巍然屹立,令人怀念。


注释:

  • : 受制于,受到限制。
  • : 身份地位。
  • 西山: 指代隐居之地,象征理想的归宿。
  • 濂水: 濂水是古地名,指静谧的水流,象征漂泊。
  • 元精: 指宇宙的本源或真理。
  • 秘钥: 隐喻智慧或真理的钥匙。
  • 众妙: 一切奥妙的事物。
  • 贯圆机: 形容贯通圆滑的机巧,指智慧的运用。
  • 季子: 即季札,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以贤德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闳祖,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作常富于哲理,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悼念蔡西山先生而作,蔡西山生前是一位杰出的士人,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许多人的尊敬。诗人在此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士人的困境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蔡西山先生的挽歌,深刻揭示了士人内心的孤独与理想的破灭。首句“有名天所靳,无位世仍挤”,表明蔡先生虽然名声在外,却因世俗的排挤而未能实现抱负,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蔡先生境遇的惋惜。接着“不得西山卧,还同濂水栖”,进一步描绘了蔡先生的漂泊无依,西山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而濂水则代表了无处归依的流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在后两句中,“元精抽秘钥,众妙贯圆机”,诗人强调了蔡先生的智慧和才华,尽管身处困境,但他的思想和理念仍然能够解锁宇宙的奥秘,展现了他超凡的洞察力。最后一句“友尽人间士,岿然季子题”,表达了诗人对蔡先生的怀念,认为即使世间好友已去,蔡先生的风范依旧如季子般屹立不倒,令人铭记。这种情感的深沉与细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崇高敬意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名天所靳: 意指名声受到了天意的制约,暗示蔡先生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2. 无位世仍挤: 尽管有名,但在世间仍被排挤,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
  3. 不得西山卧: 渴望如西山般安静隐居,却无法如愿。
  4. 还同濂水栖: 仍旧如濂水般漂泊,象征失落和孤独。
  5. 元精抽秘钥: 指蔡先生的智慧如同宇宙的钥匙,能解诸多奥秘。
  6. 众妙贯圆机: 形容他能够贯通各种复杂的道理。
  7. 友尽人间士: 友人已去,世间再无良知之士。
  8. 岿然季子题: 即使如此,蔡先生的名声依旧如季子所留的题字,巍然不动。

修辞手法:

  • 比喻: “西山”、“濂水”比喻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对仗: 诗中前后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蔡西山先生的哀悼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出士人面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孤独,展现出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 象征理想的归宿,代表隐逸生活。
  • 濂水: 代表漂泊与失落,象征无处归依的状态。
  • 元精: 象征智慧与真理,暗示深邃的思想。
  • 季子: 象征坚韧与不朽的名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有名天所靳”中的“靳”字意思是?

    • A. 受制于
    • B. 追求
    • C. 依靠
  2. “不得西山卧”中“西山”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理想的归宿
    • C. 贫穷
  3. 诗中提到的“季子”指的是?

    • A. 季札
    • B. 季风
    • C. 季节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李闳祖的《挽蔡西山先生》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社会的失望,而陶诗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满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闳祖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