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月温风至,圆丘瑞雾多。
开坛洽百礼,伏枕想登歌。
日月春旂闪,雷霆昼辇过。
年年觐上帝,只为乞民和。
白话文翻译:
初夏的温暖风吹来了,圆丘上瑞气弥漫。
我在坛前祭祀,心中却想着要登上歌台。
日月交辉,春天的旗帜在闪烁,
雷声隆隆,白昼的车辇经过。
年年我朝见上帝,只是为了祈求百姓的安宁。
注释:
- 端月:指农历的五月,初夏时节。
- 圆丘:指祭祀的场所,通常是圆形的土丘。
- 瑞雾:预示吉祥的雾气,象征着上天的庇护。
- 开坛洽百礼:举行祭坛仪式,恭敬地进行各种礼仪。
- 伏枕:靠在枕头上,形容思绪飘荡。
- 登歌:指登上歌台唱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 日月春旂:象征日月轮回,春天的旗帜在阳光下闪烁,寓意生机勃勃。
- 雷霆昼辇:雷声轰鸣,白天的车辇经过,寓意威严与力量。
- 觐上帝:朝见上天的神明,表达对上帝的敬畏与祈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梦阳(约1550-1620),明代诗人,字孟阳,号梦阳,晚号龙溪。李梦阳为人清白正直,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歌风格受前人影响,讲求情感的真实与表达的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初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时期。李梦阳在诗中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百姓安宁的祈求,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郊祀以病不与》通过描绘祭祀活动,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与民众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以“端月温风至,圆丘瑞雾多”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暗示着祭祀的时节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个仪式上,李梦阳不仅仅是履行宗教仪式,更是倾注了他对百姓命运的关注。
随后的“开坛洽百礼,伏枕想登歌”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参与祭祀,但内心渴望着更高的理想与追求,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艺术的向往。接着,诗人描绘了“日月春旂闪,雷霆昼辇过”的壮观场景,象征着宇宙的运行与自然的力量,蕴含着对天地的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年年觐上帝,只为乞民和”表达了诗人祭祀的真正目的,反映出他作为一位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对民众安宁的期盼与祝福。整首诗在节奏与情感上都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端月温风至,圆丘瑞雾多:描绘了初夏温暖的风和祭祀场所的祥和气氛。
- 开坛洽百礼,伏枕想登歌:表现了诗人在祭祀时的心境,既履行职责,又渴望艺术生活。
- 日月春旂闪,雷霆昼辇过:象征自然的伟力和祭祀的庄重,体现了宇宙与人类的互动。
- 年年觐上帝,只为乞民和:总结了诗人祭祀的目的,表达了对人民安宁的祈愿。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瑞雾”比喻吉祥的气氛。
- 对仗:如“日月春旂闪,雷霆昼辇过”,构建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祭祀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安宁的关切与期盼,并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温风:象征温暖和生机,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 圆丘:祭祀的场所,象征着人与上天的沟通。
- 瑞雾:寓意吉祥,象征着上天的庇护。
- 雷霆:象征力量与威严,体现祭祀活动的庄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梦阳的《郊祀以病不与》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B. 对百姓安宁的祈求
C. 对自然的赞美 -
“年年觐上帝”的意思是? A. 每年朝见上帝
B. 每年进行祭祀
C. 每年向百姓请安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渭《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梦阳的《郊祀以病不与》与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与民生,前者强调祭祀的责任,后者则描绘战争带来的悲痛,均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