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榜系落日,清风秋思长。
隔溪望林阁,夕霭正苍苍。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零零的船只系在落日的边缘,清风吹拂,带来绵绵的秋思。隔着小溪,我望向那座林间的阁楼,夕阳的薄雾正弥漫开来,显得格外苍茫。
注释:
- 孤榜:孤独的小船。
- 系:系留,停靠。
- 落日:日落时分,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情感。
- 清风:清爽的风,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秋思:秋天的思绪,往往与忧伤和怀旧相联系。
- 隔溪:隔着小溪,表现出距离感和幽静。
- 林阁:树林中的阁楼,给人以隐逸之感。
- 夕霭:夕阳下的薄雾或光影,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苍苍:形容色彩的深邃与空灵,常用来表达自然的广阔和时间的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汝玉,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王汝玉在诗歌创作上受到了前人影响,尤其是在山水田园诗方面。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可能写于诗人游览山水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明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常在山水中寻找灵感,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题高彦敬画》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秋日景象。开篇“孤榜系落日”,通过孤独的船只与日落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落日不仅是一天的结束,更是人生短暂的象征。
“清风秋思长”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清风让人感到清新,但同时也带来了深沉的秋思,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在这清风中体味着人生的哲理,感受到了一种深长的思考。
“隔溪望林阁,夕霭正苍苍”描绘了诗人远望的景象,林阁与夕霭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美,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夕霭的苍苍,既是环境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优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榜系落日:孤独的小船停泊在落日的边缘,象征着孤独和时间的流逝。
- 清风秋思长:清风拂面,带来持久的秋天思绪,表明诗人感受到的思考和情感。
- 隔溪望林阁:隔着小溪,远望那座树林中的阁楼,表现出距离感和幽静氛围。
- 夕霭正苍苍:夕阳的薄雾笼罩大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邃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孤榜比喻人孤独的心境。
- 拟人:清风带来秋思,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出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榜:象征孤独与寂寞。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清风:象征清新与自由。
- 秋思:象征怀旧与思考。
- 林阁:象征隐逸与宁静。
- 夕霭:象征朦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孤榜”指的是什么?
- A. 一只小船
- B. 一片孤独的树叶
- C. 一座山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夕霭正__”。
-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春天的景象。(对/错)
答案:
- A
- 苍苍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交流和心灵的宁静,而王汝玉的《题高彦敬画》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诗歌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