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凯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6:49:02

胡尘千里杂蛮烟,大将功成控绮筵。

游子独能依乐土,愧无文采勒燕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凯三首 其三
作者:陶益 〔明代〕

胡尘千里杂蛮烟,大将功成控绮筵。
游子独能依乐土,愧无文采勒燕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战乱与离别中对故土的怀念。诗的开头提到胡人侵扰,战火纷飞,烟雾弥漫,远在千里之外;接着提到大将军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设宴庆功;最后,游子虽然能够依恋这片乐土,却因没有文采而惭愧,无法像燕然一样留下自己的功绩。


注释

  • 胡尘:指的是胡人带来的战争和混乱,常用以形容边境的战乱。
  • 控绮筵:控,控制、主持;绮筵,华丽的宴席。意思是大将军主持宴会。
  • 游子:远离故乡的人,通常指游历在外的年轻人。
  • 乐土:美好的故土,心中向往的地方。
  • 愧无文采:感到惭愧,自己没有才华,不能留下像燕然那样的名声。
  • 燕然:指的是“燕然勒石”,是一个典故,讲述了战士在打胜仗后在石头上刻字留名的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益,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家园的关切。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在异乡游历,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诗中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己才华的自责,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听凯三首 其三》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现出游子对故土的深情与对自身能力的自责。前两句以“胡尘千里”和“大将功成”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混乱与英雄的荣耀。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游子的孤独感愈加明显,他虽然心向乐土,但内心的愧疚令他无法自拔。

从艺术表现来看,诗人利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游子”与“大将”的不同角色,前者是流亡者,后者则是胜利者,体现了社会的阶层差异和个人的无力感。同时,诗中“愧无文采”的自我反省,突显了游子对自身才华的否定,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乱的背景,也引发了读者对家国情怀的共鸣,展示了明代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与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尘千里杂蛮烟:千里之外的胡人战争带来的尘土与烟雾,隐喻着战乱与动荡。
  2. 大将功成控绮筵:大将军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设宴庆功,展示了豪华和荣耀。
  3. 游子独能依乐土:游子虽然能向往美好的故土,但实际上身处异乡。
  4. 愧无文采勒燕然:游子感到惭愧,自己没有才能,无法像那些勇士一样留下可纪念的痕迹。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游子的孤独与大将的荣耀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主题的深度。
  • 意象:胡尘、绮筵、乐土等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与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游子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才华的自责,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尘:象征战争带来的混乱与破坏,体现了边境人民的苦难。
  • 绮筵:代表胜利者的荣耀与奢华,形成了对比。
  • 乐土:象征美好的故乡,游子心中向往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尘千里”中的“胡尘”指的是什么?

    • A. 胡人带来的战争
    • B. 美好的故乡
    • C. 大将军的盛宴
  2. 游子对自己才华的感受是?

    • A. 自豪
    • B. 愧疚
    • C. 忽视
  3. “愧无文采勒燕然”的意思是?

    • A. 自己有才华
    • B. 感到惭愧没有留下功绩
    • C. 对战争感到兴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描绘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陶益的《听凯三首 其三》更多地侧重于个人的情感反思,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对个人的影响。两者皆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角度和情感深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陶益诗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战乱对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