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白话文翻译:
在嵬石山前有一座寺庙,周围林木茂盛,泉水潺潺,景色清幽。
寺里有紫金铸造的佛像,白雪覆盖的老僧头。
潭水在寒冷的夜晚映照着明月,松林的风在秋夜中轻轻吹拂。
我来到这里,想用龙的语言,为了下雨而解救百姓的忧愁。
注释:
- 嵬石:指高耸的石山,形容山势险峻。
- 林泉:指树林和泉水,强调自然景色的优美。
- 紫金:紫色和金色,形容佛像的华贵。
- 老僧:指寺庙中的老和尚,象征智慧和慈悲。
- 潭水:指池塘的水,形容水体的清澈。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代表自然的宁静。
- 属龙语:象征权威和力量的语言,表达诗人希望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人民。
典故解析:
“属龙语”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一种象征,龙是权威、尊贵的象征,诗人表达了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百姓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号岳武穆,南宋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及诗人。岳飞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著称,代表作品有《满江红》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岳飞在抗金战争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中既有对山水的赞美,也流露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游嵬石山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嵬石山前寺”引入,勾勒出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山前的寺庙在苍翠的林木和清澈的泉水中显得格外宁静。接着,诗人通过对佛像和老僧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宗教氛围,紫金佛像的华贵与白雪覆盖的老僧头相互映衬,体现出人间与天上的和谐。
在后半部分,潭水映月与松风送秋的意象更是增添了诗的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最后一句“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则将诗人对百姓的关怀与责任感融入自然的描绘之中,表现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实的决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包含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忧虑,体现了岳飞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嵬石山前寺:描绘出高耸的山前,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林泉胜景幽:通过“林泉”描绘出寺庙周围恬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的美感。
- 紫金诸佛相:提到佛像的华美,暗示宗教的庄严和宁静。
- 白雪老僧头:老僧的形象代表智慧和慈悲,雪象征纯洁。
- 潭水寒生月:潭水在月光下显得清冷,渲染出一幅清幽的夜景。
- 松风夜带秋:夜晚松风轻拂,增添了秋天的气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我来属龙语:表达诗人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的愿望。
- 为雨济民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松风夜带秋”与“潭水寒生月”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用“龙语”象征权威,表现诗人的渴望。
- 拟人:松风被赋予了情感,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岳飞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关心,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高洁与坚定。
- 寺:象征宁静与智慧。
- 潭水:象征清澈与冷静。
- 松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龙:象征力量与权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金”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颜色
- B. 佛像的材质
- C. 自然现象
答案:B
-
“我来属龙语”中“龙”象征什么?
- A. 普通人
- B. 权威与力量
- C. 祥和
答案:B
-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观有哪些?
- A. 山和花
- B. 林泉和潭水
- C. 河流和沙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岳飞的《游嵬石山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岳飞更侧重于将自然与人文情怀结合,表达对人民的关心,而王维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岳飞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