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遥望中原》
时间: 2025-01-10 18:48: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遥望中原
作者:岳飞 〔宋代〕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远远地望向中原,荒烟之外有许多城池。想当年花丛中柳树掩映,凤楼龙阁高耸入云。万岁山前珠翠环绕,蓬壶殿中笙歌舞蹈。可是如今铁骑遍布郊野,风尘满目。战争在哪里?民众又在哪里?叹息着江山依旧,千村寥落。何时能请来英勇之士,驱马直渡清河洛?然后再回去续写汉阳的游历,骑上黄鹤。
注释:
字词注释:
- 遥望:远远地望;
-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历史上常被视为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 荒烟:指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凤楼龙阁:美丽的楼阁,象征繁华;
- 万岁山:具体山名,象征胜利和繁荣;
- 膏锋锷:指锋利的武器;
- 清河洛:指黄河和洛水,表现出北方的重要水系;
- 骑黄鹤:引自《黄鹤楼》,象征归隐与理想。
典故解析:
- 汉阳游:指汉代的繁华景象,寓意向往和平与富饶的生活;
- 请缨提锐旅:请缨指请求招募勇士,提锐旅指带领精锐部队,体现出诗人渴望恢复故国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南宋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因抗金救国而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他的诗作常体现出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被金朝侵略、百姓流离失所之时。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战乱,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安危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满江红·遥望中原》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壮的词作,展现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和对恢复故国的渴望。首句“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直接点出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荒烟的意象则传达出战争后的凄凉与无奈。接下来的回忆描写“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则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反衬出当下的惨淡,表现出诗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转折处的“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铁骑的出现象征着战乱的加剧,风尘恶则表现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通过“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反问,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展现出岳飞作为一位忠臣爱国者的悲愤。
最后,诗人寄希望于未来,表达了“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强烈期盼,力求通过自身的努力恢复祖国的繁荣与安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气概与深邃的历史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诗人远望中原,看到荒烟弥漫,似乎有许多城池受损。
-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回忆当年繁华的景象,花丛柳树掩映下的美丽楼阁。
-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描述昔日富裕的场景,山水环绕,音乐歌舞不断。
-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如今却是铁骑纵横,战火连天,景象凄惨。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反问,兵力何在?百姓安在何处?
-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感慨国家依旧,但村庄却空荡荡。
-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期盼能召集精锐之士,直捣敌阵,恢复故土。
-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希望能再次回到昔日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凋零,突显出诗人深切的忧虑。
- 反问:利用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语气的迫切感。
- 意象:如“铁骑”、“黄鹤”等意象,富含历史与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渴望恢复的强烈情感,同时表达出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原:象征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中心;
- 铁骑:战争与侵略的象征;
- 黄鹤:象征归隐与理想的生活;
- 凤楼龙阁:象征繁华与美好的往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铁骑”象征什么?
A. 和平的象征
B. 战争的象征
C. 自然的景象 -
“何日请缨提锐旅”中的“请缨”意指什么?
A. 招募人才
B. 请求和平
C. 追求财富 -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国家与人民的忧虑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忠诚。
- 《登高》(王之涣):反映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怀。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两者均表现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但风格与情感的表达上,岳飞更具悲壮感,而辛弃疾则多了一层豪放激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岳飞诗词选》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能够提供对岳飞及其诗词更深入的理解与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