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花信来时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
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
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白话文翻译:
当花信来的时候,心中恨不得有一个人如花一般常驻。
又是一个春天,我却因思念而消瘦,门前的柳树也被我折断。
天给予我多情,却不给我长久的相守。
分离之后,泪水和酒渍交织在我的袖子上。
注释:
- 花信:指花开时节的信号,象征春天的到来。
- 门前柳:柳树常被用作思念和离别的象征。
- 泪痕和酒:泪水和酒液的痕迹,代表着伤感和醉酒的状态。
- 双罗袖:指用轻薄的罗料制成的衣袖,形象地表现出女子的柔美与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7—1051),字叔原,号阮亭,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小令,作品情感细腻,风格婉约。其词多描绘离愁别绪,情感深沉,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结之时。作者以春天的花信为引,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展现了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晏几道的《点绛唇·花信来时》是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抒情小令。开篇“花信来时”便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主人公的失落与孤独。词中“恨无人似花依旧”直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花朵的娇艳与人心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则通过柳树的折断,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离别相连,而这里的折断则更添了一层无奈的情绪。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一句,揭示了命运的无情与对爱情的期盼,天意虽多情,却不肯给人以长久的陪伴。最后一句“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用泪水与酒渍的交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离别后的悲伤与沉醉。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春天的美好,又有离别的凄凉,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信来时: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
- 恨无人似花依旧: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感叹无人陪伴。
- 又成春瘦:时间流逝,思念使人消瘦。
- 折断门前柳:柳树的折断象征着悲伤与离别。
- 天与多情:命运的安排,让人有情却无缘长久相守。
- 分飞后:分离后的孤独感。
- 泪痕和酒:表达了因思念而泪流与醉酒的情景。
- 占了双罗袖:双罗袖上沾满了悲伤与醉意,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信比作爱情的期盼。
- 拟人:将天赋予多情的性格,使情感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离愁与对爱情的渴望,表达了对春天的爱恋与对失去的哀伤,传达了时间无情与人生无常的深刻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短暂。
- 柳:象征离别与思念。
- 泪:象征悲伤与无奈。
- 酒:象征逃避现实与沉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花信”指的是什么? A. 人的信件
B. 春天的到来
C. 离别的信号 -
诗中“折断门前柳”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爱情
B. 思念与离别
C. 春天的到来 -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幸福
B. 哀伤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内心挣扎。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表达的是对兄弟的思念,但同样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晏几道与他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