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白话文翻译:
在花影下,月光照耀,柳树梢头传来黄莺的鸣叫,正值清明时节。长久以来,我总是怨恨去年今夜的雨,洒落在离别的亭子上。枕在床上,思念远方,写成了一首诗。用红色的笺纸小心地包裹着,寄给远方的征人,希望他能够理解我的思念,别无情意。
注释:
- 花阴:花的阴影,指花木繁茂的地方。
- 柳梢莺:柳树的尖端,黄莺在此鸣叫,象征春天的生机。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节气,常常与祭扫、踏青有关。
- 长恨:长久以来的怨恨。
- 洒离亭:雨水洒落在离别的亭子上,表现离愁别绪。
- 怀远诗成:写下思念远方的诗句。
- 红笺纸小砑吴绫:用红色的纸张包裹着,用来寄给远方的人。
- 征人:指在外征战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清明”节与离别的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被提及,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与对往事的怀念,尤其是与亲人、爱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惭愧,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闻名。晏几道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尤其是思念和离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季清明时节,诗人回忆去年同一时节的雨水与离别。情感的基调是对过去的怀念与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愁倚阑令·花阴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花阴月”在春天的背景下,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景象,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却逐渐转向了怀旧与离愁。诗人在描写春天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去年的怨恨,尤其是那场在离亭洒落的雨,使他对去年今夜的回忆愈加深刻。
“枕上怀远诗成”一句,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思念的情景,既有对远方人的思念,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惋惜。白话文中提到的“红笺纸”和“吴绫”,则象征着他对征人的深情厚谊,寄托着他对远方亲人的关心与祝福。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为引,深入探讨了人情的复杂,既有春天的明媚,也有思念的苦涩,呈现出一种温柔而又忧伤的情感。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人感受到那种“莫无情”的深情厚意,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阴月,柳梢莺:描绘春意盎然的场景,花影和月色交相辉映,柳树上黄莺鸣叫,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
近清明:点明时节,清明节的来临,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重生。
-
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表达对去年的怨恨,尤其是那场雨的影响,让离别的情感愈发沉重。
-
枕上怀远诗成:在床头思念远方的情人,感情真挚而深刻。
-
红笺纸小砑吴绫:细致入微,强调了寄信的用心与重要性。
-
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希望远方的人能够体会到这份思念,不要显得无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阴月,柳梢莺”对仗工整,增加了词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花、月、柳、莺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春天的氛围,同时表达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天的景象引入,表达了在明媚的外界下,内心却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苦涩的情感,展现了离愁别绪的主题。
意象分析:
- 花阴: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柳梢莺:象征着温暖与生命的延续。
- 清明: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寄托了对传统节日的敬意。
- 离亭: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深重。
- 红笺纸:代表着爱与思念的承载,体现了细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时节是什么?
- A. 春分
- B. 清明
- C. 立夏
-
诗人用什么纸寄信给征人?
- A. 白纸
- B. 红笺纸
- C. 黄纸
-
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离愁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但晏几道更倾向于描绘思念之苦,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女性柔情的思绪。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