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四》
时间: 2025-01-26 05:0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其四
作者: 陈永正
一夜滩前露已霜。
秋风从此萎微芳。
遥知小萼终难发,
肯信疏衾各自凉。
双燕去,小园荒。
悄分携处月昏黄。
江头独对青楸路,
惆怅中流一望长。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
在滩前,经过一夜的露水,霜已经出现。自此,秋风开始让花草逐渐枯萎。远远地知道小花蕾终究难以开放,怎能相信彼此的被褥也变得冷清。双燕已经飞去,小园显得荒凉。悄然分离的地方,月光变得昏黄。独自在江头,面对着青楸树的小路,惆怅地向远方眺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滩前:水边的沙滩。
- 露已霜:露水凝结成霜。
- 微芳:花草的香气逐渐消散。
- 小萼:小花蕾。
- 疏衾:稀薄的被褥。
- 双燕:两只燕子,象征离别。
- 小园:小花园。
- 青楸路:青色的楸树旁的小路。
- 惆怅:忧伤、怅惘的心情。
典故解析
- 燕子:在古诗中,燕子常常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回忆,而在这里则隐含了离别与失去。
- 霜:霜通常象征着寒冷和凋零,暗示着秋冬的来临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生于20世纪,现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万物凋零之时,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的孤寂和凋零。诗的开头“一夜滩前露已霜”,用简单的景物描写引入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秋霜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以小萼终难发的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和失落,暗示着生命和希望的渐行渐远。
“肯信疏衾各自凉”一联,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疏薄的被褥象征着情感的疏离,诗人在此抒发了对爱情与友情的惆怅。双燕的离去,小园的荒凉,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诗人身处这个环境中,愈发感受到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结尾的“江头独对青楸路”,在孤独之中,诗人凝视着远方,愈发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渺小,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深邃思考和感慨。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透漏出对秋天和生命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夜滩前露已霜:描绘秋夜的凉意,露水凝结成霜,暗示季节的变迁。
- 秋风从此萎微芳:秋风带走了春天的芳香,表现出生命的凋零。
- 遥知小萼终难发:远远地知道小花蕾难以再开放,暗含对未来的失望。
- 肯信疏衾各自凉:彼此的被褥变得冷清,象征着情感的疏离。
- 双燕去,小园荒:双燕的离去使得小园显得荒凉,隐喻了离别的痛苦。
- 悄分携处月昏黄:月光昏黄,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江头独对青楸路:诗人在江边,面对青楸树的小路,表达内心的惆怅。
- 惆怅中流一望长:在惆怅中凝望远方,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疏衾”比喻情感的冷淡。
- 拟人:如“秋风从此萎微芳”,赋予秋风情感。
- 对仗:例如“双燕去,小园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和凋零,暗示生命的脆弱。
- 小萼:象征希望和生命,但又显得无奈。
- 双燕:象征离别和失去的美好。
- 青楸路:象征孤独和思虑,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萼”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蕾
C. 一种树木
D. 一种水草 -
“江头独对青楸路”中的“青楸”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富贵
C. 希望
D. 欢乐 -
诗人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A. 快乐
B. 愤怒
C. 惆怅
D. 兴奋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探讨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惆怅。
诗词对比
- 陈永正与李白的诗风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细腻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偏向豪放与奔放。
- 相同点在于二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个人情感,表现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 《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