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溪十咏其八仙人洲》

时间: 2025-02-04 16:11:51

寒潭吞别派,孤屿屹中流。

昔有骖鸾客,因名坠马洲。

洪波长赴海,碧树几经秋。

城郭何年变,空闻鹤语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建溪十咏其八仙人洲 杨亿 〔宋代〕 寒潭吞别派,孤屿屹中流。 昔有骖鸾客,因名坠马洲。 洪波长赴海,碧树几经秋。 城郭何年变,空闻鹤语愁。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潭水吞没了支流,孤独的小岛屹立在河流中央。 曾经有骑着凤凰的仙人,因此得名坠马洲。 汹涌的波涛长久地奔向大海,碧绿的树木经历了多少个秋天。 城墙和房屋不知何时发生了变化,只听见鹤的鸣叫声中带着忧愁。

注释:

  • 寒潭:指寒冷的潭水。
  • 别派:支流。
  • 孤屿:孤独的小岛。
  • 屹中流:屹立在河流中央。
  • 骖鸾客:骑着凤凰的仙人。
  • 坠马洲:地名,因仙人故事得名。
  • 洪波:汹涌的波涛。
  • 碧树:碧绿的树木。
  • 城郭:城墙和房屋。
  • 鹤语:鹤的鸣叫声。

典故解析:

  • 骖鸾客: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骑着凤凰飞行。这里用作比喻,指传说中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此诗选自《建溪十咏》,是杨亿在游览建溪时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建溪中的一处名为“仙人洲”的景致,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建溪的仙人洲为背景,通过描绘寒潭、孤屿、洪波和碧树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昔有骖鸾客,因名坠马洲”一句,巧妙地融入了传说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后两句“城郭何年变,空闻鹤语愁”则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潭吞别派,孤屿屹中流:寒冷的潭水吞没了支流,孤独的小岛屹立在河流中央。这里描绘了建溪的自然景色,寒潭和孤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昔有骖鸾客,因名坠马洲:曾经有骑着凤凰的仙人,因此得名坠马洲。这里引入了传说故事,为仙人洲增添了神秘色彩。
  3. 洪波长赴海,碧树几经秋:汹涌的波涛长久地奔向大海,碧绿的树木经历了多少个秋天。这里通过洪波和碧树,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恒常。
  4. 城郭何年变,空闻鹤语愁:城墙和房屋不知何时发生了变化,只听见鹤的鸣叫声中带着忧愁。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潭吞别派”中的“吞”字,形象地比喻了寒潭的深邃和力量。
  • 拟人:如“孤屿屹中流”中的“屹”字,赋予了孤屿以人的姿态。
  • 对仗:如“洪波长赴海,碧树几经秋”中的“洪波”与“碧树”,“长赴海”与“几经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建溪的自然景色和传说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寒潭:象征着深邃和寒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孤屿:象征着孤独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立性的赞美。
  • 洪波:象征着力量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力量的感受。
  • 碧树:象征着生命和恒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生命力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骖鸾客”指的是什么? A. 骑着凤凰的仙人 B. 骑着马的仙人 C. 骑着龙的仙人 答案:A

  2. 诗中的“坠马洲”因何得名? A. 因为仙人坠马 B. 因为仙人骑凤凰 C. 因为仙人骑龙 答案:B

  3. 诗中的“城郭何年变”表达了什么? A. 对城市变化的感慨 B. 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C. 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描绘赤壁的自然景色和历史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杨亿《建溪十咏》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融入传说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杨亿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