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秋 题慈相上人竹林晏坐小照》
时间: 2025-01-11 20:0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琅玕阴里,是心清净,晏坐了无余说。
岩花涧草任风吹,更不许纷纷饶舌。
西方何处,长安道远,且向这边休歇。
扫除一切性光圆,本来法无生无灭。
白话文翻译:
在琅玕的阴影下,心境清净,悠然坐着,无话可说。
岩石上的花和涧水旁的草随风摇曳,不再允许那些纷扰的言语。
西方的哪里,长安之路遥远,不妨在这里稍作停歇。
清扫一切的纷杂与光怪,原本法理是无生无灭的。
注释:
- 琅玕:指一种美玉,常用来形容清净的环境。
- 晏坐:安静地坐着,形容心境宁静。
- 岩花涧草:指岩石上的花和溪水旁的草,描绘自然景象。
- 纷纷饶舌:形容杂乱无章的言语。
- 长安道远:长安是古代的都城,意指道路遥远,象征人生的路途漫长。
- 性光圆:指内心的光明与圆满。
- 法无生无灭:佛教哲理,指一切法则本质上无生灭之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太清(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号太清,山水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作品多表现人之内心与自然的关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蕴含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广寒秋》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诗中透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竹林中静坐,表明对浮躁世界的拒绝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广寒秋》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意蕴,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宁静的追求。首句“琅玕阴里,是心清净,晏坐了无余说”展示了诗人坐在清幽的环境中,心境平和,没有多余的言语,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岩花涧草任风吹,更不许纷纷饶舌”描绘了自然的自在与安详,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拒绝。诗人以“西方何处,长安道远”来反映人生的漫长和不易,然而选择在此处停歇,显示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智慧。最后一句“扫除一切性光圆,本来法无生无灭”则是对哲理的深刻理解,提示人们放下执念,回归内心的清明与真实。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合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和内心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琅玕阴里,是心清净,晏坐了无余说:在玉石的阴影下,心境清澈,安静坐着,没有多余的话语。
- 岩花涧草任风吹,更不许纷纷饶舌:岩石上的花和溪边的草随风起舞,不再允许那些杂乱的言语。
- 西方何处,长安道远,且向这边休歇:西方的去向遥远,长安之路漫长,不妨在这里稍作停留。
- 扫除一切性光圆,本来法无生无灭:清扫内心的杂念与光怪,原本一切法则是无生无灭的。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宁静的主题。
- 拟人:岩花涧草“任风吹”,赋予自然以人的特征,使其生动。
- 比喻:琅玕象征心灵的清净与高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淡然态度,倡导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象征清净、纯洁的内心。
- 岩花涧草: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寓意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长安:象征人生的旅途与理想,反映出追求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琅玕阴里”指的是什么?
- A. 美玉的阴影
- B. 人的心灵
- C. 自然环境
-
“长安道远”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人生的短暂
- B. 追求的遥远
- C. 旅行的乐趣
-
诗人怎样看待纷扰的言语?
- A. 认为应当参与
- B. 选择拒绝
- C. 不以为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相融。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酒的意象展示了孤独与思考,二者在主题上有所区别,但都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太清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