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峪雕窠寺》

时间: 2025-01-11 22:50:38

下骑还登百尺楼,烟云万象豁清眸。

嵌空窗牖藏山隙,屈曲岩廊瞰涧流。

怪石当阶惊卧虎,长松蔽日隐蟠虬。

诗人到此应殊少,壁上曾无一字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大峪雕窠寺
作者: 葛士达 〔清代〕

下骑还登百尺楼,烟云万象豁清眸。
嵌空窗牖藏山隙,屈曲岩廊瞰涧流。
怪石当阶惊卧虎,长松蔽日隐蟠虬。
诗人到此应殊少,壁上曾无一字留。


白话文翻译:

诗人骑马下山后再登上高楼,眼前的烟云万象让他的视野豁然开朗。空窗嵌在山间,透出山隙,曲折的岩石走廊俯瞰着流淌的山涧。奇怪的石头在阶前,仿佛惊起沉睡的老虎,苍劲的松树遮住了阳光,隐匿了蟠绕的龙。诗人来到这里,应该是很少有人到过,这里墙上竟然没有一个字迹留下。


注释:

  1. 下骑:指骑马下坡。
  2. 百尺楼:高楼,意指高处的观景台。
  3. 烟云万象:形容自然景色的变化多端。
  4. 嵌空窗牖:指窗户镶嵌在山体中。
  5. 屈曲岩廊:弯曲的岩石走廊。
  6. 怪石当阶:奇怪的石头在台阶上。
  7. 惊卧虎:形容石头的形状或气势,似乎能惊醒沉睡的老虎。
  8. 长松蔽日:高大的松树遮挡住阳光。
  9. 隐蟠虬:形容龙的形态,暗喻隐秘的力量。
  10. 壁上曾无一字留:墙壁上没有诗人留下的字句,暗示此地鲜有人到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士达,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以其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登大峪雕窠寺》是诗人在游历中,对大自然的感悟与对人迹罕至之地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大峪雕窠寺周围的山水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壮丽自然的崇敬与感慨。开篇“下骑还登百尺楼”,诗人以骑马上下的动作引入,生动地描绘出他在高处俯瞰风景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中提到了“烟云万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还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多样。

“嵌空窗牖藏山隙,屈曲岩廊瞰涧流”描绘了山间窗户与曲折走廊的独特景致,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而“怪石当阶惊卧虎,长松蔽日隐蟠虬”则通过奇石与长松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神秘与力量,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的威严与不可侵犯。

最后一句“壁上曾无一字留”则是诗歌的点睛之笔,表达了此地人迹罕至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绘,更是对生命、自然与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葛士达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骑还登百尺楼:描绘了诗人骑马下山后,重新登上高楼的情景,带出一种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 烟云万象豁清眸:自然之美让诗人的视野开阔,展现出一种心灵的愉悦与自在。
  • 嵌空窗牖藏山隙:窗户像是嵌在山体中的一种存在,象征着人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
  • 屈曲岩廊瞰涧流:曲折的山道引导视线流向山涧,体现出大自然的神秘与变幻。
  • 怪石当阶惊卧虎:奇石的形态让人感到惊异,暗示了自然的力量。
  • 长松蔽日隐蟠虬:长松的遮挡让阳光变得柔和,象征着自然的庇护与神秘。
  • 诗人到此应殊少:表达了诗人对人迹罕至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孤独和稀有的体验。
  • 壁上曾无一字留:强调此地的孤独与宁静,诗人未留下痕迹,反而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卧虎”比喻怪石的威严。
  • 拟人:如“长松蔽日”赋予松树以遮蔽阳光的能力。
  • 对仗:如“烟云万象”与“屈曲岩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主线,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对孤独与人迹罕至之地的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思和灵魂的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云:象征变幻与无常。
  • 怪石: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 长松:隐喻生命的坚韧与庇护。
  • 涧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下骑还登百尺楼”中的“百尺楼”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高楼
    • B. 一座寺庙
    • C. 一座桥
    • D. 一座山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恐惧
    • B. 崇敬与感慨
    • C. 无所谓
    • D. 嫉妒
  3. 诗中提到的“怪石”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神秘与力量
    • C. 平凡
    • D. 人类的智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但其更强调静谧的氛围与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与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