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 咏蟋蟀》
时间: 2025-01-24 19:3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解佩令·咏蟋蟀》
作者: 孙兰媛 〔清代〕
凉生篱畔。风清庭院。听莎鸡一声轻啭。
咽露吟秋,却催起眉峰愁案。再休来絮人肠断。
阶前频唤,床头低叹。这情怀谁堪分辩。
岁岁秋高,向金笼十分雄健。
半闲堂霜飞蛩怨。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篱笆旁,庭院中微风拂过,
耳边传来莎鸡轻声的啼鸣。
露水在秋夜吟唱,却又勾起我眉头的忧愁。
不想再让那情思来缠绵,
台阶前频频呼唤,床头轻声叹息。
这份情怀,谁能理解与分辨?
年年秋高,笼中蟋蟀依旧健壮无比。
空闲的堂前,霜降让蛩声怨恨。
注释:
- 莎鸡:即蟋蟀,古人常用以指代秋天的虫鸣。
- 咽露吟秋:形容秋天的露水触动了内心的情感。
- 愁案:愁苦的情绪聚集,如同案头的杂物。
- 絮人肠断:形容心中情感的纠结与伤痛。
- 金笼:比喻蟋蟀被囚禁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兰媛,清代女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女性的情感与思考,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解佩令·咏蟋蟀》写于清代,可能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情感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出对秋天的感伤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解佩令·咏蟋蟀》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孤寂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中以蟋蟀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思念。开头“凉生篱畔,风清庭院”描绘了一个清新幽静的环境,立刻引入读者的视野,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秋日。接下来的“听莎鸡一声轻啭”,如同一声轻叹,唤起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情感的共鸣。
“咽露吟秋,却催起眉峰愁案”一句,深刻揭示了秋天的露水与诗人内心的愁苦之间的关系。露水的吟唱既是自然的声音,也是对人心情感的触动,仿佛在提醒诗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再休来絮人肠断”更是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哀愁。诗人在思索着自己所承受的情感,似乎在期望这份情愫能够得到释怀,却又无能为力。
整首词透过简单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女性柔情而又坚韧的内心世界。诗的最后几句“岁岁秋高,向金笼十分雄健”,则通过蟋蟀的强健与诗人的脆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生命的坚韧与脆弱的共存,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生篱畔:描绘出一个清凉的环境,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 风清庭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进一步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 听莎鸡一声轻啭:莎鸡的啼鸣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的传达。
- 咽露吟秋:露水的吟唱与人心的感受相互影响,表现出秋季的凄美。
- 再休来絮人肠断:表达了对情感的无奈与痛苦。
- 阶前频唤,床头低叹:形象化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与叹息。
- 这情怀谁堪分辩:质疑他人是否能理解自己的情感。
- 岁岁秋高,向金笼十分雄健:蟋蟀在金笼中依旧强健,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半闲堂霜飞蛩怨:霜降与蟋蟀的怨鸣,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露水的吟唱比作人类情感的表达,增强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对仗:如“阶前频唤,床头低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蟋蟀在金笼中象征着受困的生命状态,引发对自由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蟋蟀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与对生命的思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反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篱畔:象征着边界与隔离,暗示孤独。
- 莎鸡:代表秋天的虫鸣,与孤独的情感相连。
- 金笼:象征束缚与困境,传达对自由的渴望。
- 秋高: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解佩令·咏蟋蟀》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孙兰媛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莎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虫
C. 一种鸟 -
诗中“金笼”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自由
C. 束缚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描绘秋天的孤独和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反映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解佩令·咏蟋蟀》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后者则侧重于历史的宏观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文学概论》
- 《古典诗词鉴赏》
- 《女性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