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韩信三首》

时间: 2025-01-11 22:59:57

群龙共帝牧羊儿,缟素能开四百基。

蒯彻亦生天地裹,欲将口舌夺民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上·韩信三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群龙共帝牧羊儿,缟素能开四百基。
蒯彻亦生天地裹,欲将口舌夺民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群英雄共同追随帝王,宛如牧羊的孩子;
用白色的丝绸可以开创出四百个基业。
蒯彻也曾在天地间出世,
想要用口舌来夺取民众的信仰。


注释

字词注释:

  1. 群龙共帝:比喻众多英雄豪杰共同辅佐一位明君。
  2. 牧羊儿:指年轻的牧羊人,比喻无知无畏的年轻人。
  3. 缟素:指白色丝绸,象征纯洁和开创。
  4. 四百基:形容建立的基业众多,数目庞大。
  5. 蒯彻:历史人物,因言辞巧妙而著称,意欲通过口舌来影响民众。
  6. 民彝:指民众的信仰和习俗。

典故解析:

  • 韩信:汉初著名的军事将领,善于用兵,辅佐刘邦建立汉朝。诗中提到韩信,是对其勇气与智慧的赞美。
  • 蒯彻:历史上以口才著称的人物,意在说明即使有才智的人也可能因言辞而影响民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擅长咏史抒怀,作品多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王朝更替与历史反思的时期,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比喻,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韩信及蒯彻两位历史人物,展现了他们在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开头的“群龙共帝”描绘出众多英雄豪杰汇聚于明君之下的画面,暗示着历史的辉煌与团结。然而,接下来的“牧羊儿”则带有讽刺意味,暗示年轻人缺乏智慧,容易被引导。诗中提到的“缟素能开四百基”,表达了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象征着建立伟业的理想与艰难的现实之间的距离。

而蒯彻的引入,则让人反思言语的力量与影响。通过“欲将口舌夺民彝”,诗人指出,虽然口才能影响民心,但却也可能导致误导与混乱。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更是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历史的回顾中,蕴含着对理想、权力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龙共帝牧羊儿:描绘英雄聚集,形成强大的力量,但同时暗指年轻的无知。
  2. 缟素能开四百基:强调理想建立的可能性,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3. 蒯彻亦生天地裹:引入另一历史人物,强调其言辞对历史的影响。
  4. 欲将口舌夺民彝:揭示言辞的力量,警惕民众对言辞的盲从。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群龙共帝”与“欲将口舌”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牧羊儿”比喻年轻人的无知,增加了诗的深度。
  • 象征:缟素象征着理想的建立,具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人物的智慧与局限,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权力与言辞之间关系的思考,警示人们珍视智慧与言辞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英雄与权力。
  • 牧羊儿:象征年轻人无知与易受影响。
  • 缟素:象征理想与美好愿景。
  • 口舌:象征言辞的力量与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蒯彻”是以什么闻名的? A. 武力
    B. 口才
    C. 书法

  2. “群龙共帝”中的“帝”指代谁? A. 刘邦
    B. 汉朝皇帝
    C. 统治者

  3. 诗中提到的“缟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建立
    C.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运用自然意象,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人事的感慨。
  • 《登高》:通过个人的感受与历史的沉思,展现对时光流逝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信传》 - 相关历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