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连环影 送春寄外》

时间: 2025-01-11 01:50:38

春去寂寂人何处。

试立回阑,好对荼醾语。

篆霏霏。

昼迟迟。

愁听子规声里、雨如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连环影 送春寄外
作者: 陶淑 〔清代〕

春去寂寂人何处。试立回阑,好对荼醾语。
篆霏霏。昼迟迟。愁听子规声里雨如丝。


白话文翻译

春天悄然离去,人们都在何方呢?我试着站在回廊上,想与那荼醾花说说心里话。
细雨轻轻飘洒,白云朵朵,白天似乎也变得迟缓。我愁苦地听着子规鸟在细雨中啼叫。


注释

  • 荼醾:指一种花,常用于描写春天的景象。
  • 篆霏霏:形容细雨如烟,轻柔飘散的样子。
  • 子规:即杜鹃,是一种鸣叫声清脆的鸟,古人常用其鸣叫声来表达思乡之情。
  • 如丝:形容细雨如同丝线般细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淑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自幼便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婉约,常常描绘自然和人事的细腻变化。

创作背景
《玉连环影 送春寄外》创作于春季的某个时刻,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依恋与对离别的惆怅。春天的离去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内心的不舍与孤独。


诗歌鉴赏

《玉连环影 送春寄外》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离去带来的愁苦与思念。首句“春去寂寂人何处”便直接点明了主题,春天的离去不仅是季节的交替,更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与孤独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试立回阑,好对荼醾语”,展现了她渴望倾诉的心情,回廊的设定不仅是空间的转化,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篆霏霏。昼迟迟。”通过细雨的描写,诗人营造出一种恍惚的氛围,细雨如烟,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温柔与流逝,白天的迟缓则反映了诗人心情的沉重。最后一句“愁听子规声里雨如丝”,更是将愁苦情感推向高潮,杜鹃啼鸣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细雨则是对这种情感的进一步渲染。

整首诗在意象上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花、雨、鸟等元素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情感的层次感和深度。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伤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去寂寂人何处:春天悄然离去,令人感到孤寂,不禁要问:人们都在哪里呢?
  2. 试立回阑,好对荼醾语:我试着站在回廊上,想与那荼醾花倾诉心声,表达对春天的眷恋。
  3. 篆霏霏:细雨轻柔如烟,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4. 昼迟迟:白天似乎变得缓慢,时间仿佛也因春天的离去而停滞。
  5. 愁听子规声里雨如丝:在细雨中,听到子规鸟的啼叫,愁苦的心情愈发加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的细腻。
  • 拟人:通过“愁听”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情感共鸣。
  • 对仗:如“篆霏霏。昼迟迟”,形成音韵的和谐与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惆怅,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微妙关系,强调了对生命短暂、情感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美好与温暖。
  2. 荼醾: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诗人的深情。
  3. 细雨:象征着温柔的思念与愁苦的情感。
  4. 子规:代表着离别与思乡之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荼醾”指的是哪种植物?
    A) 玫瑰
    B) 杏花
    C) 茶花
    D) 不详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鸟是__,它的叫声代表了思乡之情。

  3. 判断题:诗人在描写春天时表现出一种欢快的情感。
    (对/错)

答案

  1. C) 茶花
  2. 子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战争带来的离别感。

诗词对比

  • 陶淑 vs. 李白:陶淑的细腻抒情与李白的豪放奔放形成鲜明对比,但二者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春天的不同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陶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