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赠龚鹏程兄》
时间: 2025-02-04 16:1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 赠龚鹏程兄》 王翼奇
望断台澎卌载中。蓬山消息石榴红。一水盈盈人不见。翻羡。峡云无迹任西东。忽有清言惊四座。如堕。一九凉月满襟风。且缓沧波东去棹。一吊。君家箫剑定庵公。
白话文翻译:
在台澎望断了四十年,蓬山传来石榴花的消息。水面上波光粼粼,人影却难觅,倒令人羡慕那峡谷中的云彩,无拘无束随风飘荡。忽然有清亮的言语惊动四方的人们,仿佛是落入梦境。凉爽的月光洒满衣襟,轻风送来水波缓缓东去,愿君家中的箫声和剑气,永远定在这片宁静的庵堂里。
注释:
- 台澎:指的是台灣澎湖,四十年暗示时间的流逝。
- 蓬山:象征着远方的美好,石榴红暗指丰收与喜庆。
- 盈盈:水波荡漾,形容水面上的光线。
- 翻羡:令人羡慕。
- 峡云无迹:在峡谷中的云彩飘渺无踪,自由自在。
- 清言:清晰的言辞。
- 一九:指的是九月,象征着凉爽的秋季。
典故解析:
“定风波”是苏轼的词牌名,代表一种心态的平和与从容。诗中运用“定庵公”这一称谓,可能是对龚鹏程兄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才情和性格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翼奇,生于当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而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翼奇与友人龚鹏程的相聚时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定风波 赠龚鹏程兄》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望断台澎卌载中”,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互动之中,四十年的岁月仿佛在一瞬间展现。接下来的“蓬山消息石榴红”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紧密相连,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诗中“翻羡。峡云无迹任西东”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的向往,正如那无拘无束的云彩,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透出对世俗束缚的反叛。转而“忽有清言惊四座”,则是一种突然的洞察,让人们在宁静的氛围中回归思考,诗人的才情在此刻显露无遗。
最后几句“且缓沧波东去棹。君家箫剑定庵公”,则是对友人的祝福,愿生活如流水般安宁而悠长,既有诗意,又有哲理,整个诗歌在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深切的友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断台澎卌载中:表达了对过去四十年时光的回望,凸显了时间的无情。
- 蓬山消息石榴红:象征着美好的消息,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一水盈盈人不见: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却看不见人的景象,传达出孤独感。
- 翻羡。峡云无迹任西东:表达了对自由和洒脱的向往。
- 忽有清言惊四座:突发的见解,令人惊讶,暗示了诗人的智慧。
- 如堕。一九凉月满襟风: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凉爽与诗人的沉静心态。
- 且缓沧波东去棹:暗示着生活的从容与悠闲。
- 一吊。君家箫剑定庵公:祝福友人,希望其生活如同这宁静的庵堂一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盈盈”比喻生活的丰富。
- 拟人:如“峡云无迹”赋予了云彩一种自由的特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时间和自然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澎:象征故乡的思念与归属。
- 蓬山: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 盈盈水:生活中美好瞬间的体现。
- 峡云:自由与无拘无束的象征。
- 箫剑:友人的才华与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台澎”代表哪个地方?
- A. 台湾
- B. 大陆
- C. 香港
- D. 澳门
-
“且缓沧波东去棹”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急躁
- B. 从容
- C. 焦虑
-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清言”是指什么?
- A. 音乐
- B. 诗歌
- C. 智慧的言辞
- D. 朋友的祝福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定风波》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定风波》与王翼奇的《定风波 赠龚鹏程兄》,虽然同名,但风格与情感表达有所不同,前者多了一份豪放与洒脱,而后者则更多展现了温馨与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王翼奇传》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定风波 赠龚鹏程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