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馆壁》

时间: 2025-01-26 02:00:04

秋作西南使,千林覆去程。

四时无日影,终夜有猿声。

路入溪云过,人穿鸟道行。

不堪孤驿望,风雨动乡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作西南使,千林覆去程。四时无日影,终夜有猿声。路入溪云过,人穿鸟道行。不堪孤驿望,风雨动乡情。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作为西南的使者,穿越了覆盖着千重树林的路程。四季中没有日影,整夜都能听到猿猴的叫声。道路穿过溪流和云雾,人们沿着狭窄的鸟道行走。在孤独的驿站上远望,风雨激起了对家乡的思念。

注释:

  • 秋作西南使:指作者在秋天担任西南地区的使者。
  • 千林覆去程:形容路途被茂密的树林覆盖。
  • 四时无日影:指四季中阳光难以穿透茂密的树林,形容环境幽暗。
  • 终夜有猿声:夜晚持续听到猿猴的叫声,增添了旅途的孤寂感。
  • 路入溪云过:道路穿过溪流和云雾,形容路途的险峻和神秘。
  • 人穿鸟道行:人们沿着狭窄险峻的山路行走,如同鸟儿飞行的路径。
  • 不堪孤驿望:在孤独的驿站上远望,感到难以承受的孤寂。
  • 风雨动乡情:风雨激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以直言敢谏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担任西南地区的使者时所作,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孤独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千林覆去程”、“四时无日影”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险和环境的幽暗,而“终夜有猿声”则增添了旅途的孤寂感。后两句“不堪孤驿望,风雨动乡情”直接抒发了作者在孤独驿站上的思乡之情,风雨的意象更是强化了这种情感的强烈和迫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作西南使,千林覆去程:首句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旅途的起点,同时“千林覆去程”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险。
  2. 四时无日影,终夜有猿声: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孤寂和艰险。
  3. 路入溪云过,人穿鸟道行: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旅途的险峻和神秘。
  4. 不堪孤驿望,风雨动乡情: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风雨的意象更是强化了这种情感的强烈和迫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林覆去程”比喻旅途的艰险。
  • 拟人:如“风雨动乡情”将风雨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四时无日影,终夜有猿声”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旅途的艰险和孤寂,以及风雨的意象,强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意象分析:

  • 千林:象征旅途的艰险和孤独。
  • 日影:象征光明和希望,无日影则暗示环境的幽暗和艰险。
  • 猿声:象征孤独和凄凉。
  • 溪云:象征旅途的险峻和神秘。
  • 鸟道:象征旅途的艰险和孤独。
  • 风雨:象征思乡之情的强烈和迫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寇准 B. 杜甫 C. 李白 D. 王维

  2. 诗中“千林覆去程”形容的是: A. 旅途的艰险 B. 旅途的美丽 C. 旅途的平坦 D. 旅途的快捷

  3. 诗中“风雨动乡情”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旅途的喜爱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孤独的享受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背景和情感有所不同。
  • 王维《送别》: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寇准《书山馆壁》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寇准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旅途的艰险和孤独,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和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寇准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