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八景为徐岭南纮作 其六 亭山夕照》

时间: 2025-01-10 22:43:07

亭山不可喻,华顶凌天台。

卑高本自形,夕照从西来。

意思解释

武进八景为徐岭南纮作 其六 亭山夕照

作者: 陈献章 〔明代〕


原文展示:

亭山不可喻,华顶凌天台。
卑高本自形,夕照从西来。


白话文翻译:

亭山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华丽的山顶高耸入云。
无论高低本是自然的形态,夕阳的余晖从西方照耀而来。


注释:

  • 亭山:地名,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山,象征着自然的美。
  • 不可喻:无法用言语表达,说明亭山的美丽。
  • 华顶:山的顶端,形容其华美和高耸。
  • 凌天台:高耸入云的地方,强调山的高大。
  • 卑高:高低,指自然界的事物各有其形态。
  • 夕照:夕阳的光辉,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 从西来:夕阳从西方落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的方向。

典故解析:

“亭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优美,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夕阳不仅是时间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常常引发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献章(1486-1544),字孟弦,号望山,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高远,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常通过诗歌与自然对话,抒发内心情感。诗中描绘的亭山和夕照,表现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对静谧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亭山夕照》以简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亭山的壮丽与夕阳的美好。开头“亭山不可喻”直白地表达了亭山的美丽超乎想象,随之“华顶凌天台”又进一步强调了其巍峨的姿态。诗中所描绘的亭山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卑高本自形”一语,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包容,暗示人们应当接受高低起伏的生活。最后一句“夕照从西来”则以夕阳为媒介,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融合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亭山不可喻:强调亭山的美丽,难以用言语表达。
  2. 华顶凌天台:进一步描述亭山的巍峨,意象鲜明,给人以视觉震撼。
  3. 卑高本自形:反映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和谐,暗含哲理。
  4. 夕照从西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夕阳的美丽,同时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山比作无法言喻的美,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卑高”对“形”,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亭山和夕照,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结合。
  • 夕照:代表时间的流逝,亦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山”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 A. 高大
    • B. 平坦
    • C. 狭窄
  2. “夕照从西来”中的“西”代表了什么?

    • A. 朝阳
    • B. 夕阳
    • C. 月亮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 B. 对人生的感慨
    • C. 对时间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A, B, C(均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悟。
  • 杜甫的《望岳》: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望岳》 vs. 《亭山夕照》:两首诗都描绘了山的壮丽,但《望岳》更多强调青山的巍峨与人生的无奈,而《亭山夕照》则更加注重夕阳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献章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明代文学与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