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少密溪》

时间: 2025-01-26 03:14:18

云峰苔壁绕溪斜,江路香风夹岸花。

树密不言通鸟道,

鸡鸣始觉有人家。

人家更在深岩口,涧水周流宅前后。

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

自言避喧非避秦,

薜衣耕凿帝尧人。

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少密溪》
作者:沈佺期 〔唐代〕

云峰苔壁绕溪斜,
江路香风夹岸花。
树密不言通鸟道,
鸡鸣始觉有人家。
人家更在深岩口,
涧水周流宅前后。
游鱼瞥瞥双钓童,
伐木丁丁一樵叟。
自言避喧非避秦,
薜衣耕凿帝尧人。
相留且待鸡黍熟,
夕卧深山萝月春。

白话文翻译

云雾缭绕的山峰,苔藓覆盖的岩壁,溪水在斜坡上流淌;
江边的小路上,香风拂面,夹着岸边盛开的花朵。
树木茂密,不见鸟儿的栖息之道,
鸡鸣声中,这才意识到有人家。
人家更深藏在岩石的出口,
涧水环绕着他们的宅前宅后。
游鱼在水中游动,偶尔闪现出两个钓鱼的小孩,
伐木声响起,传来一位樵夫的砍伐声。
他自言自语,避开喧嚣并非逃避秦朝,
而是像尧帝时代的人一样,过着田园生活。
相聚在此,且等到小米成熟,
黄昏时分在深山中,伴着月光入睡。

注释

  • 云峰:指云雾缭绕的山峰,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这里的“斜”指溪水流淌的方向,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
  • 夹岸花:岸边开着的花朵,在香风中摇曳。
  • 更在深岩口:更深处藏着人家的描述,增强了神秘感。
  • 鸡鸣:鸡叫声,常常是生活气息的象征。
  • 帝尧人:指尧帝时代的人民,象征着理想的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约712年-约770年),唐代诗人,字景仁,号阮亭,晚号白云山人,世称“沈子”。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可能通过描绘隐逸生活来表达对喧嚣世俗的逃避与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入少密溪》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面。开篇的“云峰苔壁”便营造了一个幽静的环境,渲染出云雾缭绕的神秘景象。接下来的“江路香风夹岸花”则进一步丰富了自然的气息,结合了声音和气味,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诗中不断出现的生活细节,如“鸡鸣”、“游鱼”、“伐木”,使得这幅山水画面不仅有视觉的美感,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尤其是“鸡鸣始觉有人家”,在静谧中突然意识到人类的存在,形成了一种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诗人提到“自言避喧非避秦”,表现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虽处于隐逸之地,但心中对世俗的反思仍然存在。这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也呼唤着人们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峰苔壁绕溪斜:描绘溪流在山峰和苔藓岩壁之间蜿蜒流淌的景象,展现自然的美丽。
  • 江路香风夹岸花:香风中夹杂着岸边盛开的花,营造出芳香扑鼻的意境。
  • 树密不言通鸟道:树木茂密,鸟儿的栖息之道隐匿无形,暗示自然的宁静。
  • 鸡鸣始觉有人家:鸡鸣声打破了宁静,让人意识到附近有人居住,形成生活气息的对比。
  • 人家更在深岩口:人家隐藏在更深的岩石之间,增添了神秘感。
  • 涧水周流宅前后:涧水环绕着人家的前后,展现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共处。
  • 游鱼瞥瞥双钓童:游鱼在水中闪现,两个钓鱼的孩子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 伐木丁丁一樵叟:樵夫伐木的声音,传递出了劳动的气息。
  • 自言避喧非避秦: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并非出于对政治的逃避,而是对生活的选择。
  • 薜衣耕凿帝尧人:以尧帝作为理想化的隐居象征,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田园的向往。
  • 相留且待鸡黍熟:表达了与人相聚的温情,等待丰收的美好期待。
  • 夕卧深山萝月春:在春天的夜晚,伴着月光在深山入睡,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家比作隐藏在自然中的一部分,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给自然景物赋予人性特征,使其更生动。
  • 对仗:如“游鱼瞥瞥双钓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对世俗喧嚣的思考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峰:象征着高远、神秘的自然。
  • 溪水:象征着流动的生命与时间。
  • 鸡鸣:象征着生活的气息与人间的热闹。
  • 游鱼:象征着自由与灵动的生命。
  • 樵夫:象征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鸡鸣”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提到的? A. 描述自然的美
    B. 表现生活的气息
    C. 反映社会的喧嚣
    D. 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2. 诗人提到的“避喧非避秦”意指什么? A. 对政治的不满
    B. 对生活的选择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自然的向往

  3. 诗中“游鱼瞥瞥双钓童”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寂静的山间
    B. 生活的乐趣
    C. 劳动的场景
    D. 自然的宁静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入少密溪》一样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但后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二者都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自得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