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
时间: 2025-01-11 05:16:45意思解释
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
原文展示
家有青山近玉京,
风流柱史早知名。
园林手植自含绿,
霄汉眼看当去程。
处处白云迷驻马,
家家红树近流莺。
相逢一宿最高寺,
夜夜翠微泉落声。
白话文翻译
我家有青山,靠近玉京,
早已名声显赫的风流人物。
园林中手工栽植的树木,
在天空下望去,正是归途。
四处白云缭绕,迷住了马儿,
家家户户的红树旁边飞舞着黄莺。
在这最高的寺庙相逢共宿,
每夜听到翠微山下泉水的声音。
注释
- 青山:指青翠的山,象征自然的美。
- 玉京:古代对长安的美称,象征繁华的都城。
- 柱史:指有风流才华的人,历史上有名的士人。
- 霄汉:指天空,代表远方的旅途。
- 迷驻马:白云缭绕,导致马儿停驻不前。
- 翠微:指翠绿的山峦,象征自然的宁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玉京”常用来代指长安,而“华严寺”则是名寺,常作为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寺庙的静谧,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约 902—970),字宗悫,号少白,唐代诗人,以五言诗闻名,与王维、孟浩然齐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可能在归山途中,偶然与友人同宿于华严寺,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赵嘏的《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青山与玉京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映衬了他对名利的淡然。诗中“园林手植自含绿”,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夜夜翠微泉落声”,让人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这里的泉水声,似乎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秘密,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与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家有青山近玉京:描绘了诗人家乡的自然景色,青山环绕,靠近繁华的长安,暗含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 风流柱史早知名:表明家乡的人才辈出,早已声名显赫,反映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 园林手植自含绿:描写园林中栽植的树木,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的珍视。
- 霄汉眼看当去程:表示诗人要离开此地,眼望天空,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思索。
- 处处白云迷驻马:描绘出漫天白云的美丽景象,马儿因美景而停下,象征着对自然的沉醉。
- 家家红树近流莺:描绘出乡村的生动景象,红树与黄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 相逢一宿最高寺:表达与友人在华严寺相遇共宿,增添了人情味。
- 夜夜翠微泉落声:透过泉水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安详,营造出诗的意境。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如“青山”“白云”“红树”等意象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与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归属。
- 白云:代表自由与恬静,是诗中重要的意象,给人以心灵的放松。
- 红树、流莺: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翠微泉:象征宁静与和谐,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京”是指哪个城市?
A. 洛阳
B. 长安
C. 成都 -
诗中“处处白云迷驻马”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乡村景象
B. 山中旅途
C. 城市繁华 -
诗人和谁一起宿于华严寺?
A. 朋友
B. 家人
C. 陌生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赵嘏的《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王维的诗更强调孤独的美,而赵嘏的诗则在友人相聚中增添了人情味,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