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时间: 2025-01-11 05:4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作者:苏轼
五月二十四日,会无咎之随斋。
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
坐客翛然,无复有病暑意。
回风落景。
散乱东墙疏竹影。
满坐清微。
入袖寒泉不湿衣。
梦回酒醒。
百尺飞澜鸣碧井。
雪洒冰麾。
散落佳人白玉肌。
白话文翻译
在五月二十四日,我来到无咎的随斋,主人汲取山泉水,放在大盆中泡白色的芙蓉花,
坐在那里的客人们悠然自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炎热感觉。
微风回旋,景色如画,
东墙的稀疏竹影散乱地落下。
满座的人都感到清凉。
寒泉流入衣袖,却并不沾湿衣物。
在梦中醒来,酒意正浓,
百尺高的飞澜在碧井中回响。
雪花般的冰水洒落,
佳人的肌肤如白玉般洁白。
注释
- 无咎:指没有过失,象征着平安和和谐。
- 翛然:悠然自得的样子,表示一种轻松的状态。
- 疏竹影:稀疏的竹子投下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清微:清凉而微妙的感觉。
- 百尺飞澜:比喻水的波澜壮阔,形容景色的壮丽。
- 白玉肌:形容女子的肌肤洁白如玉,极具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夏日午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及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是一首流畅自然、意境清幽的词作,展现了苏轼在炎热夏日中寻求清凉与宁静的心境。词的开头以“五月二十四日”展开,设定了时空背景,接着描述主人为客人准备的清凉饮品,白芙蓉在泉水中浸泡,暗示着一种清新与纯洁。词中“回风落景”一句,通过自然的微风和竹影的交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
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与享受。用“百尺飞澜鸣碧井”一联,诗人将水的波澜与井的宁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活中的张弛有度。最后的“散落佳人白玉肌”则将自然与人间美景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表现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和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二十四日,会无咎之随斋。”:设定时间与地点,表现出闲适的生活状态。
- “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通过细致的描写,营造出清凉的氛围。
- “坐客翛然,无复有病暑意。”:表现了客人们的悠闲与安逸。
- “回风落景。”:自然的景色与微风交融,渲染出宁静的气氛。
- “散乱东墙疏竹影。”:竹影的散乱映衬出闲适的生活状态。
- “满坐清微。”:在这清凉的环境中,人人都感到惬意。
- “入袖寒泉不湿衣。”:即使接触到水,仍感到清凉,而不觉得潮湿。
- “梦回酒醒。”:在梦中与现实之间的转换,表现出一种醉意。
- “百尺飞澜鸣碧井。”:生动描绘自然景观,象征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 “雪洒冰麾。”:形容清爽的水滴,增强了清凉感。
- “散落佳人白玉肌。”:用美丽的女子作结,提升了整体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泉比作雪洒,形象生动。
- 对仗:如“回风落景”与“散乱东墙”,对称工整。
- 拟人:通过“回风落景”等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词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清凉宁静的向往,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芙蓉:象征纯洁与美丽。
- 疏竹影:代表宁静与优雅的环境。
- 寒泉:象征清凉与舒适。
- 佳人:象征美好的人生与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随斋”指的是哪种环境?
A. 酒馆
B. 茶室
C. 书房
D. 斋堂 -
“白玉肌”形容的是谁的肌肤?
A. 诗人
B. 客人
C. 女子
D. 主人 -
诗中的“回风落景”意在表达什么?
A. 夏日的炎热
B. 自然的和谐
C. 酒的醇香
D. 竹子的影子
答案:
- D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哲理与情感,而李清照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的描写。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