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时间: 2025-04-28 13:32:44

儿时忆,爆竹换年光。

春酒筵开同献寿,椒花酿就共飞觞。

舞彩奉萱堂。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江南

作者: 许禧身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儿时忆,爆竹换年光。春酒筵开同献寿,椒花酿就共飞觞。舞彩奉萱堂。

白话文翻译:

儿时的回忆中,爆竹声响起,迎来了新年。春天的酒席上,大家共同祝寿,椒花酿成的美酒,大家一起举杯畅饮。彩旗舞动,热闹的场面恰似在为母亲祝寿。

注释:

  • 儿时忆:回忆童年时光。
  • 爆竹换年光:爆竹声响起,象征着新年的到来。
  • 春酒筵开:春天的酒宴开始。
  • 同献寿:大家共同祝愿长寿。
  • 椒花酿:用椒花酿造的酒。
  • 共飞觞:一同举杯,欢庆的场面。
  • 舞彩奉萱堂:在母亲的堂前舞动彩旗,表达对母亲的敬意。

典故解析:

  • 爆竹:传统习俗,象征驱邪避祟,迎接新年。
  • 萱堂:指母亲的居所,萱草又有“忘忧”之意,常用来象征母亲的慈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禧身,清代诗人,生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常以家庭和自然为题材。

创作背景:

《忆江南》创作于清代,描绘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尤其是春节期间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忆江南》是一首充满温情的诗,诗人在回忆童年时光时,展现了春节的热闹和团聚的幸福。诗的开头“儿时忆”,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温暖的回忆中,接着通过“爆竹换年光”描绘了春节的氛围,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喜庆。酒宴的场景则突显了家庭团聚的欢乐,特别是“同献寿”的祝愿,传达了浓浓的亲情。

诗中“椒花酿就”一语,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共飞觞”则表现了人们在欢庆时的热情与喜悦,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舞彩奉萱堂”,则把家庭的温暖与和谐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令人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温馨,同时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儿时忆:引入童年记忆,带有怀旧情绪。
  • 爆竹换年光:描绘新年的来临,体现节日的喜庆。
  • 春酒筵开同献寿:春天的酒席,表达对长辈的祝福。
  • 椒花酿就共飞觞:用椒花酿成的酒,象征美好,大家共同欢庆。
  • 舞彩奉萱堂:热闹的场面,表达对母亲的敬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酒筵开同献寿,椒花酿就共飞觞”,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舞彩”形容热闹的场景,增强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对家庭聚会的温暖感受,以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爆竹:象征新年、喜庆。
  • 春酒:象征团聚、欢庆。
  • 椒花:象征自然、纯美。
  • 萱堂:象征母亲、家庭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春节
    • C. 端午节
    • D. 元宵节
  2. “椒花酿就共飞觞”中的“飞觞”是什么意思?

    • A. 酒杯
    • B. 飘荡
    • C. 舞动
    • D. 祝愿
  3. 诗中“舞彩奉萱堂”的“萱”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祖母
    • C. 母亲
    • D. 家庭

答案:

  1. B. 春节
  2. A. 酒杯
  3. C. 母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展现了离愁别绪。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同样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年谱》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词典与文学:诗词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