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堰迷丹日,蓬扉启绿烟。
人间啼鸟外,兴剧落花前。
野色连三径,山光满四筵。
鹔鷞随可解,堪作酒家钱。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阳光透过柳树的倒影,映在水面上,绿烟袅袅,轻轻推开小屋的门。人间的鸟鸣声在耳边响起,仿佛在为落花的美丽而欢歌。野外的色彩连绵不绝,山光照耀着四方的宴席。追逐着鹔鷞(即白鹭)的乐趣,简直可以换来酒家的酒钱。
注释:
- 柳堰:柳树的水边,柳树的倒影在水中的景象。
- 丹日:红色的太阳。
- 蓬扉:草屋的门。
- 绿烟:春日的柔和气息。
- 啼鸟:叫声清脆的鸟儿。
- 兴剧:兴致高昂,欢快的情绪。
- 落花前:落花时节,花瓣纷飞的场景。
- 野色:自然的颜色,春天的景色。
- 三径:三条小路,象征着乡间的宁静。
- 山光:山的光影、风景。
- 四筵:四方的宴席,形容热闹的场面。
- 鹔鷞:白鹭,是一种鸟,常与水域相关。
- 酒家钱:指可以换取酒的费用,暗示与友人共饮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仕,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代中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乡村的田园风光。沈仕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村居春日》是沈仕在春天的一个悠闲时刻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春日美景的喜爱,以及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田园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他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村居春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日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天的色彩、声音和气息融入诗中。开篇的“柳堰迷丹日”,展现了春日阳光下柳树倒影的迷人景象,给予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蓬扉开启,绿烟袅袅的情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接着,人间的鸟鸣声与落花的场景相交融,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野色连三径,山光满四筵”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宴席的热闹,仿佛在描绘一幅春日的盛大宴会。最后一句“鹔鷞随可解,堪作酒家钱”,则用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表达了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和与友人共饮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堰迷丹日:描写春日阳光照射下,柳树倒影在水中的美丽景象。
- 蓬扉启绿烟:草屋的门打开,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 人间啼鸟外:描写鸟儿在外面欢唱,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兴剧落花前:兴致高昂的场景,与落花的美丽形成呼应。
- 野色连三径:自然的色彩延绵,象征着乡间的宁静。
- 山光满四筵:山的光影洒满四方的宴席,描绘出热闹的气氛。
- 鹔鷞随可解:追逐白鹭的乐趣,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乐趣。
- 堪作酒家钱:与友人共饮的愿望,传达出轻松幽默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诗歌富有画面感。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在句子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春日美景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愉悦和生活的乐趣。通过描绘自然的色彩、声音和气息,诗人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反映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对自然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春天、生命、新生。
- 丹日:象征温暖、希望。
- 啼鸟:象征生机与欢快。
- 落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山光:象征自然的壮丽。
- 鹔鷞:象征自由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村居春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沈仕
D. 白居易 -
诗中“柳堰迷丹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场景?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
“堪作酒家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愉悦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 C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 《静夜思》- 李白:展现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村居春日》与《春晓》: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村居春日》更侧重于乡村的宁静与生活的乐趣,而《春晓》则更多表现了春日的清晨与生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展示《村居春日》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