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歌二十首》

时间: 2025-02-04 15:31:10

贾庙巍巍尽敕封,秦齐两国受恩同。

木棉庵下无依鬼,合策麒麟第一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庙巍巍尽敕封,
秦齐两国受恩同。
木棉庵下无依鬼,
合策麒麟第一功。

白话文翻译:

贾庙巍峨,已经被朝廷封为圣地,
秦国和齐国这两国共同受到恩泽。
在木棉庵下,孤独的鬼魂无处依靠,
而“合策麒麟”则是第一等的功绩。

注释:

  • 贾庙: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庙宇,可能与历史人物或地方文化有关。
  • 巍巍:形容高大、壮观的样子。
  • 敕封:皇帝的旨意封赏,常用于指代寺庙、名胜古迹等被朝廷认可的地方。
  • 秦齐:指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国家,象征着强大和恩泽。
  • 木棉庵:可能是特定的庙宇或隐士居所,木棉树是一种植物,象征着坚韧。
  • 无依鬼:没有依靠的鬼魂,暗示孤独无助。
  • 合策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权威。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了多个历史及文化典故,如贾庙与秦齐的具体历史背景,可能指向古代宗教与政治的交织,反映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体验与社会观察,对自然与人文有独到的见解。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庙宇与历史的描写,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孤独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贾庙为起点,通过对庙宇的描绘,映射出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延续。首句的“巍巍”二字,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庙宇的壮观,更隐含了历史的庄严感。接下来的“秦齐两国受恩同”,则暗示了在历史长河中,国家之间的恩泽与共存关系。木棉庵的提及,带有一种隐士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脆弱与不安的思考。最后一句提到的“合策麒麟”,则是对功绩的赞美,象征着对理想与成就的追求。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展现了汪元量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贾庙巍巍尽敕封:描绘贾庙的伟岸,表明其地位和重要性。
    • 秦齐两国受恩同:强调历史上国家之间的恩泽与联系。
    • 木棉庵下无依鬼:表现孤独与无助的主题,反映人性的脆弱。
    • 合策麒麟第一功:颂扬功绩,展现对理想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贾庙比作一种精神象征。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麒麟象征着理想与成就。
  • 主题思想:整首诗呈现了历史的宏大与个体的孤独,反映了对历史恩泽的思考以及对人性脆弱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贾庙: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延续。
  • 木棉庵:隐士的栖息地,代表着孤独与无助。
  • 麒麟:象征着吉祥、权威及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贾庙”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庙宇
    C. 一个国家

  2. “木棉庵下无依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愤怒

  3. “合策麒麟”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理想与成就
    C. 平凡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对比:

  • 汪元量 vs. 李白:汪元量的诗更注重历史文化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中国古代文学史》